退伍不褪色 养鸡创特色
退伍不褪色 养鸡创特色
——澧县澧阳片老科协会长参观谈访城头山蛋鸡养殖场纪实
澧阳片老科协第二季度会长会议在大坪乡召开。会后,县老科协秘书长即包片负责人胡祖明和澧阳片长任泽渊组织10名骨干,在大坪乡老科协会长梁开贵的带引下,驱车到澧县城头山蛋鸡养殖场参观学习。
一路上,景色风光迷人,车声、说话声、谈笑声接连不断。不一会儿,我们不知不觉就到了澧县城头山蛋鸡养殖场,一位身穿蓝花衬衫,体健魁梧,五十开外的老科协理事刘彩平满脸笑容地站在养殖场大门前正在迎接我们。我们立即下了车,跟随刘老板到了办公室。我们一进办公室就被一幅“退伍不褪色,创业当先锋”的横标、多块奖牌和六大管制度吸引住了。刘老板热情地接待我们后,马上带我们参观养鸡场。他一边引导我们参观一边详细地给我们作介绍,还一边给我们演示既科学又省工的机械给鸡喂食。大家一边赞不绝口地认真参观,一边拍照,真是“通风亮净舍千笼,养殖科学一条龙。退伍军人扬特色,槽槽鸡蛋展姿雄。”
老科协理事刘彩平创业办蛋鸡养殖场可有10年来的艰辛历程。据了解,他于1978年参军入伍,在部队锻炼了五年。83年退伍后,曾跑过运输,干过个体,打过零工,并到澧县湘虹漆业有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九年。2005年,他谢绝了公司老板的挽留,回到家乡决心自己创业。他通过近两个月的市场调查,发现澧县鸡蛋供不应求,饲养蛋鸡市场潜力大。同年9月,他得知大坪乡有两个废弃的砖厂,便找到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乡党委、政府非常支持他,双方写下合同,出了15000元租金,租用废砖厂35年。当即成立专门班子协助他建场,并协调周边关系。当年年底,他想法投资280多万元,在大坪乡玉成村(即周家坡)建起了澧县最大的蛋鸡养殖场,并收到了好的经济效益。
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当养殖场步入正轨日渐起色时,遇到2008年6月3日一场罕见的龙卷风袭击了养殖场,倒塌房屋30余间,死伤蛋鸡12000多羽,直接经济损失近80万元。当他最困难的时候,县市领导来了,特别是县乡老科协的大力支持,鼓励他坚定信心,重振旗鼓,并帮他制订了重建方案,使他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看到了养殖场发展的光明和希望。于是,他找亲友借款,找银行贷款,又投资90万元进行复修和改扩建,当年10月就全面恢复了生产。
老科协理事刘彩平经过6年多的打拼,他创办的蛋鸡养殖场现已成为全县养殖典型,并办出了养鸡特色。养殖场特色具体表现在五点:一、规模大:建有鸡舍10栋,屋40余间,占地30000平方米,办公室及员工住房300平方米,笼养商品蛋鸡4万多羽。二、舍亮洁:间间鸡舍通亮清洁,舍内舍外无臭气。三、科学化:蛋鸡养殖实行了自繁自养、饲料加工、疫病防治、机械喂食饮水,食槽粪槽蛋槽三层楼、产品销售、鸡粪养鱼等一条龙的科学养殖。四、收效高:蛋鸡养殖场每日产鲜蛋2吨,年产值500多万元,年纯收入180多万元。五、贡献大:在刘彩平的带动指导和影响下,全澧县养殖业已发展到50多户,饲养鸡45万多羽;先后安置4名退伍军人、4名企业下岗工人及周边老百姓15人就业;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为灾区捐款1000元;逢年过节,为乡敬老院送去现金和鲜蛋折价近5000元,给亲朋好友送蛋数百盒(每盒30个)。
他谈到最后,激动地说:自己今天的成功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利益于各级领导,特别是县乡老科协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因此,他决心把蛋鸡养殖场更加办实办大办强,真正起到“双带双促”的引领作用,为富民强县、和谐澧县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