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会员风采>详细内容

华丽转身召民富

发布时间:2014-05-21 信息来源:汉寿县老科协 【字体:

  华丽转身召民富
  ——记汉寿县老科协理事、洞庭御景农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曾召富
  李光学   李定贵
  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运行轨迹,往往会因形势的不断变化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更换。曾在粮食、交通部门工作过的曾召富,就是在市场经济的湖流中,自动辞职下海,兴办企业,通过多年战风顶浪,努力拼搏,成为一个规模达亿元的洞庭御景农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和所办企业多次获得县优秀企业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高科企业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等荣称,本人还连续两届被选为县人大代表。从而用他的华丽转身,转轨变型实现了搞活经济,促进民富的人生价

               勇立潮头竟风流
  曾召富是从县交局岩汪湖镇交管站站长的岗位上辞职下海的,当时许多亲属朋友奉劝他:“丢掉铁饭碗不端,安稳饭不吃,何必去冒风险?下海弄得不好是会呛水淹人的。”老曾却坚定的表示:“投身市场经济浪潮,能够磨炼人的意志,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作为价值,冒冒风险,呛几口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他婉言谢绝了大家好意,立马组建汉寿县洞庭木制品厂,进行木制半成品加工。说实在的,起步初期,由于本地没有沿海的地缘优势,信息比较闭塞,渠道不够畅通,加之资金、设备、技术严重欠缺,步履十分艰难,但老曾并未动摇。欠缺资金他就向基金会借贷20万元起本;没有现存设备,他就利用旧屋、竹棚做厂房,靠简单的土设备加工; 技术、经验不够,就拜行家里手为师;信息、渠道不灵不通,就广辟信息网络,打通各种渠道。就这样,他靠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采取“滚雪球”的经营方式,使企业逐步发展起来。但曾几何时,前几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面临如此严竣的挑战,“适者生存,违者淘汰”,在微小企业首当其冲的情况下,曾召富没有自乱阵脚,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大胆调整结构争市场,深挖内部潜力强管理,不断创新机制增活力,在本企业改木制半成品加工为替代原材料板材生产开发,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扩大了市场,硬是顶住了“金融风暴”的袭击,突破了“危机寒流”的逆境,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观前景。通过多年的滚动发展与积累,使得该企业由旧厂房变成现代化厂房,设备由土变洋,公司注册资本由原50万元增资到3000万元,总资产达9000万元,年产值过亿元,年销售收入达7000万元,年利润达370万元,真正成为本地上规模的企业。“衣带渐宽终无悔”,曾召富在拼搏中身体消瘦了,但他感到十分欣慰。
  善插科技高飞翅
  创业实践使曾召富刻认识到:办企业既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更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为了寻找发展“先机”,抢占市场“制高点”,他始终不愈地坚持走产、学、研的科技创新之路。他深深懂得,人才是兴业之本。该企业214名员工,绝大部分是技术骨干,其中获高级技术职称的有21人。老曾在创业中充分调动这批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他们一起搞科研,攻难关,抓创新,先后获1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新型专利,并全部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曾召富在市场调查中清楚地看到,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森林资源也随之日益减少,许多国家由此加大了对林木资源的控制,利用生物基材料及农林剩余物代替木材资源是国内外新型化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抢占这个“先机”和“制高点”,2006年以来,老曾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本地农林废弃物充足的资源优势,成立科技开发中心,自己兼任科研中心主任,明确9名科研骨干,专破资源替代这道科研难题。经过反复攻关,多次试验,研发复合材料板终获成功。利用农林剩余物,所生产的复合材料填蕊工业缝纫机台板和套装门通过国家鉴定,属国内先进水平,被认定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产品,并获市、县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湖南省第三届科技搏览会金奖。近三年,公司利用农林废弃物生产复合材料板材2.7万立方米,其产品畅销国内大中型城市及国际市场。这项科研成果大大地节约了材料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据统计,本公司利用桔杆,农林废弃物每年生产填蕊缝纫机台板120万套,填蕊套装门90万套,节约木材资源5万立方米。还为农民增收2000万元,科学技术真正使企业插上了高飞的翅膀。
  乐献一枝一叶情
  曾召富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办企业不能只图个人发财,更重要的是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致富。老曾从市场调查中发现,不少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一般都是原产品出售,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很难销售出去,甚至不少农副产品烂在田地里也无人问津,往往出现亏本现象,使他感到十分痛心。为了帮助农民治穷致富,曾召富利用本企业的优势,开辟了两项新的发展门路,争创经济效益和社会交益的最大化。一项是在山丘区开辟红茹基地,加工生产红茹粉丝。曾召富2012年开始引进高产红茹“绿茹王”,经试种该品种亩产可达1万斤左右,对比传统红茹亩平增产8000斤左右,现已联系开发50个生产基地。他力争三年内联合开发10万亩荒山,每年增产红茹8000万斤,按现行价计算,可直接为种植户增收3.2亿元。为了开展加工业务,公司2013年投入1200万元,引进先进的红茹粉丝生产线,实行公司加农产品种植户加销售市场的经营模式,年消化农产品红茹5000万吨,生产原生态产品红茹粉丝800万吨左右,可年创经营收入14亿元左右,为国家增创税收5600万元。另一项是在平湖区开辟竹柳生产基地,替代传统低产的黑杨和芦苇。曾召富现已引进并试种速生丰产的树种竹柳1万亩,力争三年内联营改造黑杨20万亩,芦苇20万亩。竹柳对比黑杨:一是可缩短生长期5年,降低生产成本50%;二是竹柳材质更优,加工生产原木利用率提高20%左右,公司年减少原木耗用量1万立方米;三是竹柳亩平原木产量是黑杨的6倍,改造20万亩5年期可增加原木产量420万立方米,可为本县增加国民产值收入80亿元;四是原本市场价竹柳高于黑杨20-30%,20万亩可为种值户创收9亿元左右,这真是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大举措。同时,曾召富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坚持从大处着眼,实处着手,长期支持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他负责保障4个严重残疾人生活费10年,年支付残疾保障费用12万元,10年累计120万元。他还主动为家乡村级公路支持改造与维修费26万元,人们称赞老曾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点点滴滴献丹心。
  征战无穷期,更上一层楼。年过半百的曾召富不满足满身的花环,而是描绘新的宏伟蓝图,朝着更大、更高的目标疾进,将用更加丰硕的成果彰显自己更加有用的人生价值。
  推荐单位:汉寿县老科协
  联系电话:18975609207
  于2014年5月18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