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农教助民富
倾心农教助民富
——桃源县农教中心兼职教师、高级农艺师江克平事迹简介
江克平,男,现年70岁,中共党员,毕业于湖南科技学院。1962年应征入伍,1974年转业,先后在县农业局和枫树、浯溪河、青林等乡工作,历任武装部长、副乡长、乡长、乡人大主席等职。现为桃源县老科协常务理事、桃花源果联会常务副会长、桃源县富硒产业协会富硒农产品技术总监、桃源县科普讲师团特聘专家、常德市老科协生态农业指导专家。
该同志热心农民教育培训。自1984年受聘县农教中心兼职教师以来,他坚持长期扎根农村、走村串户,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积极参与以农作品种选择、农资新品识别、实用技术推广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教育培训,先后为各类农民科技培训班讲课1200余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6万余人次。为全方位、多渠道给农民科技致富提供服务、搭建平台,他大力倡导改变单一乏味的理沦灌输方式,及时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参考资料, 并把自已的电话号码附在技术资料上。2009年,他把水稻、棉花、油菜高产栽培和果树培育管理等农村实用技术编写成《农友真金》的小册子,免费交给相关部门印发全县农村,受到农民群众普遍欢迎。县里每年开展科技下乡等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全力为农民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尽力为促进农村科技普及贡献力量,总共免费为农民赠送科普资料7万余份,无偿提供技术咨询5千余人次。
该同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更好地服务三农,他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坚持把农村实践、农户示范、农民经验、田间试验作为农教事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来落实,狠抓了建园、办点和科技示范工作。2003年退休以后,他自筹资金租地8.66亩,创办了桃源县老科协农林科技引种观察园和桃源县富硒山药示范基地,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桃、李、柑橘、油尖板粟、大五星枇杷、山药等13大类、113个优良新品种,从事开发与研究,为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提供经验借鉴,并获得成功,吸引了县内县外成千上万的农民观摩学习。2010年,他在县老科协领导支持下,在漆河、架桥、枫树、青林、车湖垸、陬市、漳江、三阳港等8个乡镇的10个村创办油菜高产示范样板5000余亩,获得亩平产量过200公斤的好成绩。30年来,他先后深入县内35个乡镇的350余个村,举办技术讲座,传授水稻、油菜、棉花高产组装配套栽培新技术,创办高产示范样板。示范面积达到10万余亩,其中高产水稻4万亩,高产油菜3万亩,高产棉花3万亩。
该同志乐于引导农民科技致富。无论在职与退休,他始终把引导农民科技致富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每年除定点联系20来个农户外,还与数以百计的农友保持联系,定期指导他们应用农村实用技术, 不厌其烦地解答他们提出的技术难题。青林回维乡堆金村11组村民李银仿,曾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户,江克平于1996年把他作为自己的联系户后,鼓励他学科技,用科技,帮助他制定种植规划,教给他科学种养技术,无偿为他提供果苗建基地,还为他送衣送鞋送温暖。在他持之以恒地扶持和帮助下,一个老少六口靠一人苦苦支撑的特困家庭,仅用5年时间,一跃成为居住有楼房、生产有机械、银行有存款的富裕户。此事于2005年载入湖南省老科协主编的《科技致富之路》一书。
2009年,太平桥乡游先奇种植的47亩岳优9113富硒晚稻,由于插秧季节推迟,插后又因久晴不雨,禾苗普遍干枯。江克平接到游先奇的求援电话后,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使那片即将绝收的晚稻获得总产3万余斤,挽回经济损失3万多元。当年秋收过后,游先奇特意给江克平送了一面写有“科技攻难关,服务下田间;失收变有收,亩产上六百”的大锦旗。
2010年7月,江克平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委托,前往四川绵阳援助地震重灾区硒米工程建设。在安县黄土镇方碑村,他帮助村里举办培训班,传授富硒水稻栽培技术,还深入农户走访慰问,指导开展生产自救,深受灾区农友好评。他在方碑村指导农民种植的330亩富硒水稻,经过国家农业部长沙和成都食品检测中心检测,硒含量分别为0.093和0.143微克,达到国家标准。
该同志兼任县农教中心兼职教师30年来,先后8次获县科技进步奖,8次获常德市农业丰收奖,十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共产党员”。 2000年赴京出席当代中国精神座谈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2001年7月被评为常德市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7月由桃源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2010年被省、市老科协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1年被评为桃源县离退休“四好”老干部;2012年荣获桃源县“老科技功臣” 和常德市“老科技精英” 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