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会员风采>详细内容

富硒产业,风景这边独好

发布时间:2015-05-11 信息来源:桃源县老科协 【字体:

 

富硒产业,风景这边独好

    ——记高级农艺师、湖南省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所长颜送贵

⊙马建国

 

提起湖南省西北部的桃源县,不禁让人联想到闻名遐迩的富硒农产品;说到富硒产品的科技专家,高级农艺师、湖南省科普作家、中国科学家协会会员、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所长颜送贵,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多年来,不论是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考察者,还是参加行业高端论坛活动等,颜送贵都不遗余力的推介桃源县的富硒产品,介绍“中国富硒农产品基地县”这张“特色名片”,因为“谁不说咱家乡好”这句话已印到了他的灵魂深处,还因为,为了在当地乃至更大范围内发展富硒产业,他付出了太多的辛劳与智慧。

 颜送贵原本是湖南省新邵县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从安江农校毕业分配到桃源工作,历任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农委副主任、县科协主席,现任桃源县老科协常务理事、富硒产业分会副会长、桃源县果树技术研究所所长、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所长、桃花源果树联合会会长。

 颜送贵介绍,“硒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保护和修复细胞,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解除重金属的毒害、预防癌变等六个重要功能。人体一旦缺硒,就会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病、高血压、代谢综合症、胃肠道疾病、糖尿病、哮喘、帕金森病、肝病、癌症等40多种疾病的发生,从而间接导致400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硒对人类健康的巨大作用是其他物质无法替代的。”

 颜送贵等从1998年开始着手研究富硒农产品的生产技术,经8年探索,7年拚搏,获得了《富硒增甜素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铬锌硒肥的生产及使用方法》等4项国家发明专利,《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五项富硒科技成果,完成了23类富硒农产品产业化生产的全部前期工作,同时还起草了《富硒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等33个生产技术规程,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成为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816-823-2013DB43/T929-944-2014),攻克了富硒产业的核心技术,突破了富硒农产品产业化、标准化的难关,赢得了开发富硒农产品的主动权。

在颜送贵看来,桃源县发展富硒产业得天独厚,主要有四方面的优势,一是桃源县天然硒资源丰富。全县土壤硒含量ge;0.4mg/kg的天然富硒区域面积占50%,达330万亩,土壤硒含量ge;1mg/kg的天然高硒区占全县面积的3%,有20多万亩。其富硒程度和富硒面积与有着“世界硒都”之称的湖北恩施程度相当。二是桃源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颜送贵带领的研究所通过转化《一种铬锌硒肥的生产及使用方法》等4项专利,成功研究开发出了相应的富硒增甜素、铬硒肥、硒锶肥、富硒生物剂等5种富硒叶面肥。其中富硒增甜素技术已经在国内同类产品中达到领先水平。三是桃源县具有产业发展基础优势。全县400万亩山地面积,有100余万亩适宜发展富硒产业。此外,桃源县还具有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因地处驰名中外的桃花源,俗有“桃源仙境”之称,借桃花源的知名度优势,非常有利发展特色富硒产业。

2010720日至81日,颜送贵经袁隆平院士推荐,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何志毅院长,施凯博士,清华大学任庆春博士,省补硒办杨俊主任,桃源县富硒产业办钟吉太调研员的邀请和委托,作为拥有三项硒米种植国家专利技术的首席科学家,赴四川省安县黄土镇方碑村援建“硒米工程”,指导该村种植硒米面积330亩,产富硒大米100吨,亩增收350元,农民增收115500元。其大米经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沙)”检测,确定其含硒量达0.931mg/kg;达到了高富硒水平。清华大学任庆春博士、袁隆平院士和省全民补硒工程办对此高度赞扬。

农民补硒是全民补硒的主体,也是推进 “全民补硒工程的最大难题。2009年,颜送贵想农民之所想,帮农民之所需,在桃源县华阳村推进农民“自用粮富硒”补硒,每个农户种植自用“口粮田”富硒水稻1亩,“自留地”富硒蔬菜0.1亩,通过餐桌补硒,把硒的恩惠施向了寻常百姓家。为此,华阳村被湖南省全民补硒工程办公室授予 “湖南省农民主动补硒第一村”,2010年华阳村农民主动补硒的事迹被中国富硒农产品上海市场调查中心评选为中国富硒农业十大新闻之三。为了突破农民补硒难的瓶颈,2013年撰写了“大力发展富硒粮产业,提高人民膳食硒水平--关于推广粮食富硒技术的建议”发表在2013年第3期《农业开发与装备》上。在社会上引起了共鸣。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临澧县油菜研究协会会长,农民科学家沈昌健专程聘请颜送贵、江克平为顾问,协助发展沈油杂202富硒油菜,这一年300亩富硒油菜,亩产241.2公斤。其产品硒含量达0.31mg/kg。达到了富硒标准。当年获“第四届中国硒资源开发利用协作会议推荐补硒产品”;201312月再获全国富硒农产品展示展销会,“2013年富硒农产品金奖产品”。为完善研究-育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富硒油菜产业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科技支撑产业,创新引领未来。经6年的示范、推广,桃源县的富硒产业由科研探索走向成果转化,由示范性生产走向规模开发,由分散零星叫卖走向集中批量上市。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品质量越来越好、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截止2014年年底止,全县已有21个乡镇223个村的22766个农户投入富硒产业开发,共建基地32个,其中生产和生产加工基地23个,实验示范基地9个,面积13.5515万亩。据2014年底富硒办的统计,全县生产粮油、果蔬、鱼肉、禽蛋等富硒农产品1852101款,产量4.638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3345亿元,利润6908.9万元,助农增收5645万元。产品已远销广州、上海、北京、新疆、武汉、长沙等15个大、中城市,实现了富硒产品生产和开发上的新跨越。

为富硒产业取得长足的进步,让大众享用富硒产业所带来的福利,颜送贵殚精竭虑,诠释了一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人民公仆的思想境界和奉献精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