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会员风采>详细内容

村老科协小组功不可没

发布时间:2015-05-11 信息来源:桃源县老科协 【字体:

 

村老科协小组功不可没

桃源县漆河镇铁佛寺村老科协小组事迹简述

桃源县漆河镇铁佛寺村老科协小组自20103月建立以来。在村党支部书记、镇老科协分会理事、村老科协小组组长姚中奎带领下,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展科技示范,实施土地流转,兴办经济实体,发展民生事业,把一个原本并不起眼的村变成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去年,该村3218人,人平纯收入10800元。

------技术示范促民富  村老科协小组建立后,围绕实现兴村富民目标,协助村里推广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先后开展了三项技术示范。一是红肉甜瓜栽培技术示范。科技试验小组舒正国等在市农科部门专家指导下,用新疆哈蜜瓜与本地香瓜、甜瓜杂交,通过三年试验栽培,培育出了适应本地生长、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肉甜瓜。这种瓜以质地松脆、味口香甜、价格适中,深受消费者青睐。2014年,全村推广种植红肉甜瓜1560余亩,获纯利243.8万余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800余元。二是珍珠葡萄栽培技术示范。会员聂其元学习掌握珍珠葡萄栽培技术后,从外地引进珍珠葡萄品种,办起了3.5亩珍珠葡萄园,经过几年试验种植获得成功。去年总产葡萄7000余公斤,收入5万余元。周边群众在他的影响带动下陆续种起了葡萄,扩大了葡萄种植面积,很快使珍珠葡萄成了村里的特色产业。三是苗木花卉繁育技术示范。组长姚中奎为了更新自主经营多年的苗木花卉品种,自费前往西南各省考察园林生产信息和栽培技术,引进罗汉松、竹柏、红豆杉等优质林木品种,并以自办苗木基地为现场,向群众无偿传授枝条扦插无性快速繁殖技术,使罗汉松、竹柏、红豆杉等珍稀苗木发展到3200余亩。目前,全村珍稀苗木每年自然增收224万余元,亩平700余元。

------土地流转稳增收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势头不减,村里农业生产形式日趋粗放,部分土地出现抛荒。村老科协小组从稳定农民增收出发,建议依法实施土地流转,让土地向种植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时采纳这个建议,一方面,协调左邻右舍关系,促进土地有序流转。以每亩每年300元的价格,将漆五公路两边的700亩农田就近流转给两个种田大户;将分散在三岔五堉的1500亩农田流转给50个种田能手。全村实施土地流转面积2200亩,占水田总面积的61.4%,从而保证了承包农户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定单农业,确保优质产品生产。村里联系省级龙头企业兴隆米业有限公司,要求其与种田大户和能手签订粮食收购合同,优先收购优质稻谷;明确由老科协小组指导专业户在水稻初花期和盛花期各施一次富硒叶面肥,将普通水稻的稻谷转化为富硒稻谷,从而提高稻谷质量,每亩为农民增加收益300余元。土地流转与定单生产两项,使全村农民每年共计稳定增收214.8万元。

------创办实体控外流  土地流转之后,村党支部召集老科协小组会员座谈会议,让大家集思广益,为把富余劳力留在村里献计出策,一致建议利用本地资源,兴办产品适销对路的经济实体。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采纳会员意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招商引资,很快使一批小微企业相继到村里落户。其中投资1000万元的环保瓦厂和投资800万元的页岩砖厂于2012年投产,投资500万元的鞭炮厂和投资500万元的自来水厂于2013年建成。这些企业的建成投产,既盘活了本村资源,活跃了村级经济,也为400余名村民就近打工挣钱提供了平台。同时,村老科协小组成员还凭借资历深、经验多和威望高的优势,主动协助村里动员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员回村创业办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3年,返乡村民金华清自筹资金80万元,办起了环保炭加工厂,既给周边农作物秸杆变废为宝开辟了渠道,也为20多个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2014年,在外务工多年的村民李志全返乡,耗资上百万建起了石材加工厂,又有30多个村民被吸收为石材厂工人。

------强化基础抓建设  该村老科协小组在组长姚中奎带领下,充分发挥人缘关系好、社会交往广的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了与本村籍在外工作知名人士和经济大户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到了700多万元的资金援助。村里利用这些资金,改善了本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首先,整修了农田水利设施。投入300万元兴建了和平水库管理所,完善了大坝整体护坡和渠道的疏通与硬化,完成了金龙山水库防渗墙浇筑、坝体加固和渠道维修工程。投入20万元维修了电力排灌机埠,使全村2400亩水田实现了旱涝保收。其次,硬化了村、组道路。投入250万余元硬化了12公里组级路和断头路,拉近了村里与外地交流的距离,缩短了人员、物资流动的时间,全体村民实现了“赶集不换鞋,开会不湿脚”的愿望。再次,建起了村级政务活动中心。投入50余万元新建了村部。村部设有卫生室和篮球场,辟有乒乓球娱乐室,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2014年,村里还还清了30余万元老账。村民们目睹村里近几年来的变化,一致赞扬村老科协小组功不可没。         (康复兴  胡名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