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村 沃 野 夕 阳 红
乡 村 沃 野 夕 阳 红
——记桃源县老科协常务理事、桃花源果联会长颜送贵
桃源县老科协 余益新
桃源县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党政干部喊他老领导。他担任过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农委副主任、县科协主席等职务;技术人员称他老专家。作为高级农艺师,他先后完成过23项科研推广项目,其中有18项获奖,并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文人学者赞他老作家。他编著出版专著7本,发表论文68篇、科普文章689篇,编录科教音像资料6部;农民群众夸他“财神爷”。他主持引进开发的“山下红”温州蜜柑、贵源蜜橘等系列柑橘产品,使成千上万桃源农民过上了温馨幸福的小康生活。退休15多以来,他倾心科技推广,热心科普宣传,潜心科研攻关,为加快桃源农业发展、打造桃源特色富硒产业,唱响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夕阳之歌”。他就是桃源县老科协常务理事、桃花源果树联合会会长、高级农艺师颜送贵。
倾心科技为民生
颜送贵于1959年从安江农校毕业分配到桃源从事农业科技工作以来,便与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2000年退休以后,他退休不歇业,一门心思扑在农村科技上,彰显了一位老年科技工作者敬业奉献、关注民生的高尚情怀。
如何解决县域柑橘品质退化、迟熟味淡的问题,是颜送贵长期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他在退休前后相继到中国柑橘研究所和浙江象山、江苏镇江等地寻师访友、求计问策。2000年,他根据专家建议和推荐,从重庆引进“山下红”温州蜜柑优良品种,经过5年的试验和推广,使全县柑橘生产在增质、增产、增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10月,这项成果获常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为了迅速改变部分橘园树冠高、大、空,果实麻、少、酸的状况,颜送贵及时提出了对橘树实施“高改矮、密改稀、劣改优”的技术措施,并不辞辛劳,下乡、进村、入果园,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还以县政协委员身份撰写了《关于实施果树“三改”工程的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仅2003年一个冬春,全县就有近3千农户、共5700多亩果园实施了“三改”。
为了探索新扩橘园的最佳间作套种模式,确保柑橘扩改在幼苗培植期的农户收益不致减少,颜送贵与常德市老科协的两位专家一道,在青林乡茨树垭村开展了1500亩柑橘种植与辣椒套种技术示范。在这期间,他不顾年事已高,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每次下村指导都乘坐出租摩托车往返。细致、贴心的技术指导,使茨树垭村当年套种的辣椒创收60多万元,实现了当年栽种、当年收益的目标。
热心科普解民难
颜送贵凭着对科普工作的爱恋之情,积极倡导组建了桃花源果树联合会(简称“果联”),并被会员推举为会长。“果联”成立初期,只有30多名会员。为了充分发挥协会作用,服务果农、服务会员,他牵头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示范、技术服务,竭尽全力搭建 “果联”为果农提供技术服务的桥梁。前些年,寺坪乡青铜溪村村民张建军栽了上万株柑桔苗,过了5年还没有收益,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果联”求助。颜送贵闻讯,迅速现场察看,对症技术指导,使其当年获得好收成,往后,年年产橘超过10万斤。马鬃岭镇竹湾村农民郭顺初,曾经种过蜜桃、板栗,养过乌龟、水鱼,还开过照相馆、饮食店,均因起色不大而歇业,在“果联”及颜送贵的指导和帮助下,他毅然改弦易辙,建立了“山下红”富硒柑橘基地,现每年的柑橘和橘苗收入在15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橘能手和致富大户。
颜送贵过硬的技术和“果联”卓有成效的服务,吸引了众多果农入会。目前,桃花源果树联合会会员达到580多人,遍及5个省的21个县市。为了使自己的写作和摄影爱好更好地服务于会员,服务于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普及推广,他先是倡导并创办了桃花源“果联”会刊——《桃花源园艺》。该会刊一月一期,期期按时寄到会员手中。现已编印154期,共65000多份、近186万余字。然后他在66岁那年开始学习电脑知识,并建立了桃花源“果联”网站。从那以后,他既是网站记者,又是栏目编辑,不断上传信息技术资料,更新网页,使网站内容常办常新。他还撰写了数百篇科普文章,拍摄了上千幅科普照片,编辑出版了《温州蜜柑实用栽培技术》、《庭院果树实用技术》、《硒与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等7本科普著作,编写录制了《柑橘修剪技术》等多部科教片,其中有2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编印了20多种果树技术资料,受益群众达到23万人次。正因为如此,颜送贵领衔的桃花源“果联”,被常德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农村专业协会”称号。
潜心科研助民富
颜送贵潜心柑橘科研。他于1996年研发成功的“柑橘增甜素”获得常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南省科技新产品证书,被中国农村专业协会和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向全国推广。退休之后,他把自身科研的重点依然放在发展“优质、特色、无公害”柑橘上。2000年,他从中国农村专业协会获悉,河北和山东的富硒苹果、富硒冬枣以每市斤20~40元的价格畅销市场。当时,桃源柑橘平均每市斤的价格却只有0.4元,即50公斤柑橘才抵得上1公斤富硒苹果。面对如此悬殊的价格差距,颜送贵大胆提出了研究开发富硒柑橘的设想。从此,便一心思扑到了“富硒柑橘增甜素” 的科研上。
2006年6月,正值“富硒柑橘增甜素”研制攻关之际,一场车祸迫使他不得不住院治疗。但他心里总惦记着他的科研项目,伤情稍微好转,就要家人将相关技术资料及科研用品搬进病房,一边查阅资料,一边设计配方,后又请人将他背上汽车,赶往数十里外的试验基地测数据、采资料、观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多时间的刻苦钻研,终于开发出了富硒柑橘。经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沙)检验,富硒柑橘的含硒量在0.01~0.05mg/kg,达到富硒水平;经中国农业大学检测,SOD柑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达36.11 IU/g至40.5IU/g,超过国家规定标准。2006年“富硒柑橘”获得湖南省科技成果登记,并获“中华名果”称号;2007年“富硒柑橘”获常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列为“中国优质产品·重点推广产品”;200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全民补硒工程指定产品;2009年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并获香港国际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
随后,颜送贵在“富硒柑橘”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充实完善,成功地研发并掌握了生产富硒农产品的核心技术,生产出了瓜果型、粮油型、肉蛋型、维锌硒型、铬硒型、食用菌型、茶叶专用型富硒增甜素系列产品,得到了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朴建华、霍军生、高俊全、彭祚全等一批全国权威专家的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富硒增甜素及其配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桃源县富硒产品开发步伐的加快。截至2015年12月2底止,全县共有富硒产品基地26个,其中生产和生产加工基地21个,实验示范基地5个,基地面积16万余亩,基地联系农户2万3千多户;开发富硒产品 23类、75种、101款;全年总产量4万3千余吨,实现销售收入6·23亿元,利润8千1百余万元,助农增收9千9百余万元。
颜送贵退休15年多的感人事迹,无不印证了他那发自内心的信念与哲理:“农民的富裕和幸福是我终身的追求和快乐”! 近年来,他先后获“柑橘增甜素”、“富硒柑橘”、“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维锌硒米关键技术研究”等省市级富硒科技成果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列5项;拓创出系列富硒农产品18类52种92款,其中富硒柑橘、富硒增甜素、富硒生物有机肥属国内首创,居全国领先水平;编著出版《硒与全民补硒工程》《硒与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科学补硒50问?》等专著,参与《富硒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湖南省地方标准)等33个生产技术规程的编撰起草工作;
先后荣获“中国果品产业发展贡献奖”、“全国富硒产品研发杰出贡献奖”、“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中国富硒行业十大杰出贡献奖” 、“湖南省老年科技精英”、“常德市老年科技精英”、“桃源县科技之星”、“桃源县老科技功臣”等称号。颜送贵并没有因此而陶醉,他愿把满腔的余热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农民兄弟,愿把夕阳的彩霞洒满第二故乡的桃源大地。
Power by YOZO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