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会员风采>详细内容

崇德向善写晚晴

发布时间:2015-08-28 信息来源:桃源县老科协 【字体:

 

崇德向善写晚晴

记漆河镇老科协会员姚中奎的优秀事迹

 

他是全省头一个以农民身份晋升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常德市劳动模范、桃源县政协委员、桃源县苗木协会会长、漆河镇铁佛寺村党支部书记。加入老科协以来,他致力践行“以德兴村、以善待民、以爱帮教”的理念,把全村12.6平方公里土地装点得景色迷人,把村里3218个村民团结得亲如家人。去年,该村人平纯收入10800元,成了桃源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这个人就是崇德向善、勤廉笃实、被人称为“傻子支书”、今年65岁的姚中奎。

姚中奎原本是桃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身价过千万的苗木生产大户。2011年全县村级行政区划调整时,铁佛寺、刘家嘴和金龙山三个村的共产党员,一致把选举合并村支书的票投给了他。面对充满期待的选票,年近六旬的他心里犹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一边是全体村民的殷切希望,一边是十拿九稳的百万年收。经过反复思索,他毅然拿定主意∶即使家庭收入蒙受再大损失,也要把村支书这副担子挑起来,不能冷了乡亲们的心。

姚中奎接手村支书不久,村里遭遇几十年一遇的百日大旱。原有的两处电排机埠因长年失修成了摆设,全村2000余亩水稻田濒临绝收。在那"虎口夺粮"的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从自己领办的桃仙公司账户取出10万元资金,专程驱车从长沙购进提水设备,并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日夜奋战,疏通2000米渠道,架设1000米高压线,把水引进了稻田,为村民挽回损失约40余万元。在这期间,他置电排渠下自家的100多亩苗木基地而不顾,一门心思为村民抗旱保苗,以致自家苗木半数枯死,直接损失10余万元。

为了引进先进技术,助力群众科技致富,发挥本地优势,上任伊始,姚中奎主动自筹资金12万元,率领村干部到南方各省考察科技项目。回家后,又自掏腰包8万余元,开展红肉甜瓜栽培、珍珠葡萄繁育、珍稀苗木无性繁殖等科技试验,并相继获得成功。近两年来,该村这三项生产的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每年为全村人均增收300余元。

姚中奎领办的桃仙公司拥有轿车、微客、微货各1辆,近几年来因为村务繁忙,村里因公用得比他私人还多。有个细心的村民为他算了一笔账,近两年他用私车为公家办事每年都不下一百次,为村里花费的车耗钱少说也有20余万元,但他从未收费或报销。

姚中奎把村里事情当作自家事情。村里干部群众对硬化10.5公里组级路和断头路的呼声很高,但硬化这些路所需200余万元资金一时毫无着落。姚中奎并没有被困难吓退,他牵头多方奔走求援,积极筹措,忙了将近半年,还有11万元缺口。在全村公路硬化专题会议上,他慷慨解囊,解决了这笔资金缺口。此后仅用―个月就完成了公路硬化任务,使全村干群“赶集不换鞋、开会不湿脚”的良好愿望变成了现实。

姚中奎象孝敬父母一样孝敬村里每一位老人,象关爱子女一样关爱每一个村民。每到过年过节,他总是想方设法自筹资金,挨家挨户送去善款。每年给80 岁以上老人每人发200元长寿金;孤寡老人每人发400元敬孝金;特困户每户发500元温暖金;五保户每人发100元党恩金;低保人员每人发100元阳光金。近十年来,姚中奎筹措并送到弱势群众手中的善款总计47.9万元。

多年在外务工的许秀星家房屋长年失修,前年倒塌了半堵墙,他知道后掏出3000元现金为其修葺一新。许秀星回家过年时感慨地说:“姚支书真比亲人还亲”。

姚中奎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迎接国家对“两基”(基本扫除文盲、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标工作进行验收检查那一年,他负责全镇27所中小学的绿化美化,工作十分出色。镇里代表桃源、桃源代表湖南经国家验收合格后,得到了丰厚的奖金姚中奎主动分文不取,结帐时还给每所学校让利5000元。

姚中奎対家庭困难的学生关有加。他先后主动与本镇6名初中生和4名小学生结成帮联对子,并给这10名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学费。8年期间,共计资助这些学生8万余元。本村学生黄颖,母亲离异改嫁,父亲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接到大学入学通后无钱起程报到,父女俩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姚中奎主动上门承诺:负责承担其大学读书期间的学费及生活费。黃颖在大学就读4年期间,姚中奎总计为其付出学费、生活费共15万余元。

                                  桃源县老科协漆河镇分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