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支书姚中奎
傻子支书姚中奎
在桃源县漆河镇铁佛寺村,谈起年愈六旬的村党支部书记兼老科协小组长姚中奎,无论读得懂、读不懂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傻子支书”。 若要知晓姚中奎患“傻”的缘由,还得从全县村级区划调整那年说起。
2011年春天,镇党委政府根据上级关于调整村级行政区划工作会议精神,将铁佛寺、刘家嘴和金龙山三个村并成一个村,原本各自为政的千把人小村,一下子变成了合三为一的三千余人大村,谁来担起合并村的重担,干部群众不约而同想到了常德市劳动模范、农村科技致富能人、县政协委员、县苗木协会会长、镇老科协分会理事、共产党员姚中奎。在并村之初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大会上,党员们齐刷刷地把选举支部书记的那一票投给了姚中奎。
“姚中奎不是患lsquo;傻rsquo;了吧,怎么在村里干起了支部书记?”“恋上村里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哪里还有功夫管理自己的公司?”亲友们一时难以理解,有的还替他担起忧来。“桃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身价过千万的苗木产业大户,一年少则十余万、多则数十万,轻轻松松就能赚个盆满钵满的,何必去接村支书那副担子,去吃那般苦头!”同行们抱怨他有些“傻”气。
面对党员们一张张饱含信任之情的选票,看到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欲望和追求,姚中奎虽然觉得当村支书是件得不偿失的“傻”差事,但还是乐意地担起了这副担子,并向全村党员群众作出了庄严承诺:“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铁佛寺这方山水养育了我,是铁佛寺的父老乡亲在我创业艰难的时候理解我、鼓励我、帮助我;现在我创业成功致富了,大家要我牵头在村里做一些事情,我毫无理由懈怠推辞,一定知恩图报,回报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全村人民共同致富贡献微薄之力 ”。 从那以后,姚中奎的“傻子支书”绰号就在村里村外传开了。
说姚中奎"傻",这话一点不假。上任伊始,姚中奎的确办了件在“精明”人”看来是件"傻"事的事情。那年,铁佛寺村遭遇数十年一遇的百日大旱,原有的两处电力提灌排机埠由于年久失修早已派不上用场,全村2000余亩即将收获的水稻田全部干涸开坼,濒临绝收境地。在那"虎口夺粮"的关键时刻,群众强烈要求村里把电排机埠维修好,使其尽早投入抗旱,而使电排机埠恢复运转所必需的10余万元资金一时却没有着落。姚中奎深知这笔钱靠村级财务垫资根本没有指望,便毫不犹豫地从自己领办的桃仙园林绿化公司自筹资金10余万元,添置了提水设备及机埠维修器材,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一道,连续奋战五天五夜,疏通2000米台渠,拉通1000米高压线,恢复了电力提灌机埠,把水引进了稻田,为村民挽回损失约40余万元。在这期间,姚中奎一门心思保护全村水稻收成,只求群众利益不受损失,没有顾及自己那100亩坐落在机埠旁边的苗木基地,从未打算把水灌进自己的那片苗木基地,以致10余亩当年移栽的罗汉松、樟树、广玉兰等绿化苗木因极度缺水而枯死,直接经济损失10余万元。事后,姚中奎深有感触地说"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培育起来的10亩苗木被枯死,不心疼那是假的;保住了2000余亩水稻收成,枯死十来亩苗木也值得"。有人试探着问他依托自己苗木公司为村里垫付的抗旱资金什么时候能够还给他, 姚中奎说,先把群众的收成保住再说,什么时候归还根本没有想过。
姚中奎正是凭着这股“忘却小我为大众” 的“傻”劲头,一步一个脚印地兑现自己的承诺。在短短四年时间里,他与村支两委一班人一道,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无私付出,使铁佛寺这个原本并不出名的村落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合并拢来的铁佛寺村,面积大、人口多,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姚中奎走马上任后,充分利用自身广泛的人脉资源,引进外资搞建设,使村里的基础设施明显改观。近几年来,他通过电话联系、登门造访、亲友引见等多种方式,加强了与本村藉十多名在外工作和务工经商成功人士的联系与沟通,总共引进资金600余万元。其中,投资320万元完成了两座小(二)型水库大坝护砌、坝体加固以及渠道维修和硬化工程,兴建了一处小(二)型水库管理所,整修了两处电力提灌机埠,使全村2400余亩水田实现了旱涝保收;投资200万元硬化了10.5公里村组公路,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缩短了人流物流时间;投资38万余元兴建了内设会议庢、卫生室、党员村民活动室等功能齐全的300余平方米村部,形成了全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如村民们称赞的那样:“铁佛寺村近四年来的公益建设投入,超过了在此之前的30年的总和”。
“一个地方要想富裕起来,没有相应的产业支撑不行”。姚中奎从多年的创业打拼中悟出了这一点。上任头一年,他从本地实际出发,采取内引外联的办法,先后引进了环保砖厂、双琉瓦厂、烟花炮竹厂、环保炭厂、大理石厂和自来水厂。不到两年时间,这些厂子相继峻工投产,既给本村300余劳动力就近务工提供了条件,又为本地经济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在争取6个小微企业落户村里的那段日子里,姚中奎经常驾着自家小车,马不停蹄地跑项目、搞考察、融资金,各项费用支出将近10万元,但他从未在集体报销一分。
为了让村民掌握实用技术,就近创收挣钱,姚中奎采取举办技术讲座、开展现场示范等办法,把自已掌握的生产实用技术无偿传授给群众,请专家进村推广普及科技术知识,还自费驱车前往祖国西南、华南等地参观考察,引进并繁育了大叶樟、红豆杉、竹柏等数十个珍稀品种的苗木林地1000余亩,为200多个农户拓展了收入来源。与此同时,他还率先开展品种引进和试验种植,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先后引进甜瓜、百合、哈密瓜、葡萄等特色产业并获得成功,使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实现了四年翻一番的目标。目前,哈蜜香瓜(红肉甜瓜)与棉花套种已成为该村的拳头项目。该项目品种是姚中奎在常德市农科所瓜类专家指导下,运用本地香瓜、南瓜与哈蜜瓜混交,经过三年选优提纯培育出来的。这种瓜肉厚、松脆、香甜、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超过哈蜜瓜,市场价位高,人们需求旺。近两年来,全村仅哈蜜香瓜与棉花套种一项,每年为群众人均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
“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 是姚中奎担任村支书以来的一贯保持的工作作风。村里有个举家多年在外务工的村民许秀星,家中房屋长期无人居住管护,前年冬季垮了半间,姚中奎闻讯急忙赶到现场察看,并且掏出现金3000元,委托组长代为请人把许秀星垮塌的房子修好了。许秀星去年回家过年得知此事,感动得热泪盈眶,逢人便夸“姚支书比亲人还亲”。 对于村里的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寡、空巢老人,姚中奎心中总是揣有一本明细账,不论哪一个生病住院,哪一家有个不幸,他都前往慰问看望,慷慨解囊。据村里粗略统计,姚中奎这几年资助弱势群众的支出,每年都在2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