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格言治家”,助推社会管理
建言“格言治家”,助推社会管理
石门县老科协夹山镇分会
石门县老科协夹山镇分会于2006年成立,现已发展会员657名。分会成立8年来,在服务“三农”助推全镇经济发展,在挖掘、弘扬革命传统教育、在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全镇社会稳定上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分会一班人又向镇党委建议: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推行“格言治家”举措,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这一建议立即引起了镇党委的高度重视,党委主要领导多次与老科协的会员们共同研讨,作出了“创新社会管理,推行格言治家”的决定,通过近四年的实践,“格言治家”已形成风气,为促进当地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正能量。
推行“格言治家”活动
老科协的建议立即引起了镇党委的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张中合亲自召集协会会员们进行研讨,要求协会担起收集梳理在民间的治家格言的任务。协会的全体会员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立即召开了各村协会负责人会议,全面铺开收集工作,半个月就收集了万条治家格言。这项工作还得到了石门县委宣传部、县政法委、县老科协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他们选派专家学者到镇帮助我们精选《格言》。通过十多轮的认真筛选,最后形成了八百多字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流畅易记的《夹山治家格言》。镇党委、政府拨款3万多元,印刷成耐久性的室内强贴版。为形成氛围,镇领导引导镇、村两级成立以老科协为主体的格言治家理事会。推选镇老科协会长夏德松担任格言治家理事会会长,会员张德富担任副会长。
2012年春节过后,600多名会员将2万多份《夹山治家格言》一户不少一个不漏地送到了各家各户,就连机关、学校,都在醒目位置进行了张贴。各村都制作了大型《夹山治家格言》宣传牌,村理事会还组织了《格言》解读会等。《格言》进入农家喜庆活动,女儿出嫁、父母配赠《夹山治家格言》,叮嘱女儿按照《格言》做人;学校还把《格言》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所有学生都能背诵《格言》。镇理事会还组织了一次大型的宣传《治家格言》的演唱会,将一些取材于生活的格言治家的节目展现在舞台,使广大群众深受教育。为异地工作夹山籍归家工作人员送去500多份《夹山治家格言》,扩展了活动深度和广度。老科协会员中有8名书法爱好者,挥毫书写100多幅《格言》书法作品,展出半个月,参观上万人次。创建了长30米,高3米题为“治家格言,缘润万家”的《格言》书画墙。2014年春节前夕,在夹山镇所属三个集镇利用场期,当众书写1000多幅《格言》春联,深受群众喜爱。不少老科协会员不顾年老体弱多病,不遗余力的“给力”活动。会长夏德松像在职领导一样,深入各村、各部门推动这一活动。会员张德富虽年近80,当选镇格言治家理事副会长后,承担《格言》收集、汇总、整编工作,日以继夜,不计得失,为此项工作并作出重要贡献。朱泽松老人,一人就收编1000多条格言,在他原来成果的基础上,又扩充了“夫妻篇”等内容。会员丰海清,70多岁,身患严重心血管病,冠状动脉作了支架手术,他决心在有生之年为传承《格言》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尽微薄之力,在所住村创出了《格言》喜庆的好经验。总之,老科协的同志在党委推行“践行格言治家”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为夹山镇改善治安环境、建设和谐社会、保障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格言治家”成效凸显
由于镇党委把格言治家当作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地加大对《治家格言》的宣传力度,使《夹山治家格言》不断深入人心,收到良好效果。
一、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夹山治家格言》赠送各户后,反响十分强烈,广大群众对党委、政府这一举措,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晓星村90岁的老人宋善新持拐杖从10多公里外专程到镇政府对领导说:“《夹山治家格言》这个东西搞得好,是古人的好东西,合民心,早就要这么做。”杨坪社区80多岁的退休教师杨锡勋评价《夹山治家格言》是一剂社会治理的良药,他感慨地创作了一首《格言好》之歌,并亲自登台演唱。他在歌词中写道:“格言老,格言好,格言是祖祖辈辈的传家宝,它是一面明亮的镜,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它是一杆道德的秤,使你堂堂正正去做人hellip;hellip;”《夹山治家格言》在各级报刊和网上发表后,理事会收到300多份赞扬文章,写这些文章有本镇的农民,也有北京大学的教授。有关夹山“格言治家”的文章有数以万计网民点击。
二、治安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县政法委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夹山镇调研,总结格言在社会管理中产生的效果,认为夹山镇之所以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治安管理先进单位,与开展“格言治家”活动不无关系。
三、有效的促进了人的思想转化。杨坪社区有位丰立生的年轻人以前游手好闲,打架斗殴,几次判刑入狱,还染上了毒隐,读了“格言”后心灵受到震憾,他说 :“传家二字耕与读,败家二字盗与奸,破家二字淫与赌,守家二字俭与勤。”格言说得多好啊!我还不痛改前非,那真对不起组织的关心和乡亲们的爱护。社区领导见他确有转变,安排他参加杨坪集贸市场管理,他在集镇治安管理、文明卫生创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干部、群众感慨地说,《格言》使他变成了新人。汉丰村年近60岁的村民辛翠英自丈夫死后,老想摆脱这个家庭中并不是丈夫亲生的弱智父亲—个80多岁老光棍和一个年已100岁行走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爷爷。面对沉重的负担,她整天为去留问题举棋不定而苦恼,一句“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的格言,使她深受教育。她最后坚定地选择了不离开这个家,担负起照管两位老人的责任。由于她的精心照料,两位高龄老人都安享幸福,2013年她也被评为镇、县“敬老孝星”。双龙村9组有一少年,在校是个不安心学习的调皮学生,他看到贴在家中《格言》和参加学校背诵《格言》后,使他幼小的心灵发生了质的转变,成了家中的乖顺勤快孩子,学校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特别是他利用《格言》开导多年在外打工未回家的父亲,要孝敬爷爷、奶奶,常回家看看,建设幸福家庭;又用同样的方式规劝母亲,使父母深受感动,双双归家,破镜重圆。常德日报记者到学校采访时,他的自述使记者感动得热泪夺眶而出,当即拿出500元钱鼓励他好好读书。他向记者深深鞠了一躬说:“谢谢你们的好意,这钱我不能收,我要做一个有志气的人。”记者无奈,只好交给班主任老师,待他们走后,再转交给他。现在他家已修建三间二层楼房,他常望着这温暖的新家,情不自禁地连声高喊:“家和万事兴”。两事桥村一个7岁的小孩,他的父亲在野外捉住了一只刚刚学飞的小鸟,带回家给他玩,他接起后立即放生,转身对爸爸说:“《格言》中讲过lsquo;青山绿水养人性,飞禽走兽任其生rsquo;,应该放了它”。
四、助推各项工作和建设顺利进行。近两年国家的项目建设、本镇的农业综合开发、国土资源开发、水利设施建设,都在大规模的进行,线长面广,涉及土地征用调整、房屋搬迁,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在《格言》的作用下,矛盾得到了缓解,工程进展比较顺利。例如,两合桥村需要扩宽硬化两公里公路,涉及二户,要填一口水井和撤除三间小废旧屋,大半年未能解决问题,修路不敢启动,在广泛掀起学习《格言》的热潮时,以一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格言,做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夹山镇格言治家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新闻媒体的肯定和赞扬。石门县电视台、常德市电视台、湖南省电视台、《石门内参》、《常德日报》、《湖南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采访和报导。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领导实地进行调研,县委书记董岚为了解夹山镇的《格言》治家活动亲自深入机关、学校、村、组、农户进行专题调研,并与老科协会员座谈探讨,她不仅给予了充分肯定,而且还要求我们继续做好,创出好经验。今年,镇党委又向老科协提出了新要求:要在践行格言治家活动中,促进“家风”建设,根据不同类型的家庭,确立自己的家风,拟定家风格言,供各家各户选定。目前正在运作中。镇党委、政府准备筹建文化广场,树立《夹山治家格言》碑,供世世代代传承。镇老科协也决不负众望,把格言治家的活动深入开展下去,为和谐社会建设继续献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