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余热 愉悦身心
奉献余热 愉悦身心
市直文艺分会
我们市老科协文艺分会成立于2001年10月,至今已有十三年多了。现在会员96名,除兼职的在职领导(名誉会长、顾问、副会长)外,实有正式会员88名。其中文化单位离退休的老文艺工作者56人,其他行业的老文艺家2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7人,国家级文艺协会的会员9人,中级职称的24人。原常德诗墙办撤销后,11名老知识分子集体加入文艺分会。从此,会分基本上汇集了城区文艺界的老年精英,会员中有作家、戏剧家、曲艺家、音乐家、舞蹈家、书画家和表演艺术家,成为常德宣传、文化部门的“人才库”和“智嚢团”。
文艺会分自成立以来,连续多次荣获全市老科协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曾两次被评为全省老科协工作先进单位。市委组织部、老干局和市老科协曾先后三次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介文艺分会。钦时中会长曾多次鼓励我们说:文艺分会是市老科协的一个品牌、一面旗帜。并亲笔题词,称赞文艺分会“是一方净土,一方乐土,一方沃土”。
回顾已往,我们办会的主要作法和基本体会是:
一、坚持笔耕不辍,在文艺创作上献余热出成果
我们认为:对于文艺分会来讲,文艺创作就是我们的科技创新,创作出的各类文艺作品的出版、发表和获奖,就是我们的科研成果和专利产品。我们会分的会员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是从事各类文学艺术创作的。搞创作是他们的专业特长,也是他们在离退休之后最愿干,最想干的事,也是他们的乐趣之所在。因此,我们始终把抓创作作为分会工作常抓不懈的重点。
十三年的勤奋耕耘,我们的文艺创作可谓持续丰收,硕果累累。会员们在离退休后创作出版的专著、专集和杂志约有一百多部,一千多万字之多。我会副会长、资深老作家彭其芳在近17年中,出版专著17部。他退休后18年中写出的作品有19件在全国获奖。他有12部专集是宣传家乡常德的,为此曾获得了市委的专门奖项。一级剧作家黄士元出版的9部专集,有7部是在退休之后诞生的。他的戏剧、曲艺作品连续15年获全国大奖。去年,他创作的《特别轿夫》又荣获全国反腐倡廉优秀曲艺作品奖。2014年,剧作家汪荡平和刘京仪分别出版了《汪荡平剧作选》1、2、3集,《刘京仪剧作全集》上、下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首发后,获得省内外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我分会会长诸扬荣在因病做了大型手术之后,近3年多来的病休期间,先后出版了《戏缘》、《戏韵》、《戏情》三部专著,而且,有作品在全市连续两届百团大赛中获金奖。87岁高龄的老领导杨杰和老伴叶志芬去年又抱病编著出版了《中国常德诗墙诗词选读》一书。
二、热心公益文化,在重大文艺赛事中献余热立新功
文艺分会自成立后,每年都把联系和支持“一会两团”(即市京剧协会、金秋艺术团和湘陵京剧团)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以我会会员为骨干力量的金秋艺术团和市京协德成京剧艺术团,每年都深入城乡基层、大中专院校和社区慰问演出。而且在近三年全市连续3届百团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去年,德成京剧艺术团荣获金奖,金秋艺术团获银奖。以我会84岁高龄的邵云超为会长的市京剧协会主动与湖南德成建设集团公司实行“文企联姻”,成功组建了德成京剧艺术团。去年9月,由德成集团公司出资40万元,成功举办了德成杯全国京剧票友演唱汇活动,共有来自19个省、市的300多名票友参赛,演出剧目142个。还请来了全国京剧名家李炳淑、奚中路、杨至芳等,可以说轰动了半个中国。该团还先后赴台湾、益阳联谊演出,有效地宣传了常德。
在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方面,我会还涌现了一批突出的典型。年愈七旬的女会员丁家珍是明星瞿颖的母亲,老伴常年患病,近些年,她却挤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成为城区社会文艺活动的带头人。她一直义务担任了光荣路社区老年学校校长和银龄艺术团团长。不仅未取分文报酬,而且经常贴钱贴物。近两年,她经常带领银龄艺术团的一群老大姐赴浙江、天津、北京等省市电视台参加全国性文艺赛事,频频亮相,好评如潮。今年,她还和女儿瞿颖一道在央视的元旦晚会上表演《小苹果》的领舞节目,很受欢迎。还有一位廖丽雅,被称为我市老年文艺社团中的忙人、红人和名人。她在金秋艺术团和市京协担任辅导老师,又是市老年大学民舞班和时尚风采班的任课教师,还在湖南文理学院兼课,经常在各类文艺演出中担任节目主持人和撰写解说词。廖丽雅在节目编导和教学中锐意创新,有所成就。由她编导的京剧舞蹈《梨花颂》在长沙演出后,引起轰动,被定为晚会压轴节目。去年12月13日的《常德日报》以“婀娜舞姿烘国粹”为题报道了她的优秀事迹。
此外,还有刘湘乾、徐均玲、高志萍等在举办民间业余剧团、教学辅导广场舞等各自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取得了较大成效。
三、关注文化大局,积极为主管部门献计解难
原市文化局为了经常听取老同志的建言献策,曾设立文艺专家咨询组,由10人组成,其中有8人为我会会员。市局领导每年适时召开咨询组会议,报告全市文化工作情况,并经常将内部简报《常德文化》发给专家组成员,让他们及时了解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在局里开展的“我为文化献一计”活动中,我会诸扬荣、杨善智荣获头奖,每人发奖金500元。文艺会分会刊《文友》,辟有“建言献策”的专栏。
其次,主动为主管部门献计出力,解决业务干部青黄不接的矛盾,推进难点重点工作,并赢得荣誉。筹建常德书画院时,由我会书画家张 弓、杨善智出任正副院长,原市文联副主席盛和钧任顾问。书画院经过两年的艰辛筹办,正常运转后他们才让位交班。2002年,市宣传文化部门拟创办一份为城乡基层开展演唱活动服务的通俗文化杂志时,刘钧涛立即写出了《关于创办〈常德演唱〉杂志的建议》,并乐意受命,出任执行主编两年,编印了8期杂志,受到省委领导的肯定和赞扬。近十多年来,我市在全国、全省获大奖的剧(节)目和作品中,有许多是由我会会员创作、导演的。如去年在全省艺术节获奖的大型荆河戏《蒋翊武》,就是由一级剧作家汪荡平编剧、石柏林导演的。
为了创建文化强市,市委宣传部组建文化名城办公室时,我会杨杰、傅启芳出任顾问,杨善智、杨启乾为名城办专家组成员。前年,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建设常德诗墙的有功人员时,我会就有14人名列其中。如:伍顺生荣获创意奖;杨杰记特等功;盛和钧等5人记一等功。近十年中,我会先后有黄士元、杨杰、刘京仪被评为全市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之首。
其三是适时完成主管部门交办的有关业务工作。如担任全市重大文艺赛事、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委、文化志的编纂等。
四、用真情服务会员,把分会办成会员的温馨之家
2001年,会分建立之初,我们学习了中办的〔2005〕9号文件以后,就确立了我们办会的宗旨:把分会办成团结广大离退休老文艺工作者再作贡献的活动平台,联系党和政府与老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的快乐、温馨之家。为此,我们坚持每年举办三大主体活动:一是春节前夕举行迎春联欢团拜会。全体会员参加,表演各类文艺节目,展示才艺。吃餐团年饭,送点纪念品。让大家自娱自乐,充满了文艺大家庭的温暧、和谐气氛。二是每年“5middot;23”前后,召开一次会员再做贡献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典型,以文化主管部门名义颁发“老有所为精英奖”。13年来受表彰的会员有70多人次,分会将他们的事迹编印成册,名曰《火红的晚霞》,至今已编印了13辑。三是每年秋季举办一次养生保健讲座,请医学专家讲保健课,或请有关人员讲国际国内形势,讲文化业务知识。
为了增强分会的凝聚力,分会有六位值班会长和秘书长,每天准时上班,风雨无阻,有事就办事,无事就玩麻将。我们始终坚持,为会员服务,要用真情,要把会员作为自已的家人看待。我们十分注重做好几件常年性的工作:一是把会员的保健工作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每年免费为每个会员订阅《自我保健》杂志,发送《养生文摘》等保健资料;举办“312”保健培训班;召开自我保健经验交流会;坚持评选健康老人、健康之星活动。86岁高龄的胡汉卿荣获省老科协“健康之星”称号。他还先后两次在香港参加国际性武术比赛,夺得5枚金牌。二是经常做好为会员的服务性工作。比如我们先后为5位会员做好了申报、评定高级职称的工作;适时为会员的60、70、80岁大寿举办寿庆活动;慰问因病住院的会员;悼念已故会员,慰问其家属;为会员出版新书争取经费,举行新书首发式,做好宣传推介工作等等。三是编印会刊《文友》,至今已出版55期。分会成立10周年时,隆重举办庆典活动,并出版大型彩色文集《奋蹄》,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会员们很受鼓舞。
我们的热情服务和辛勤工作,羸得了会员们的高度评价和赞扬。黄士元的赞美词中说:“挤的公交车,上的规矩班;坐的旧桌椅,吃的lsquo;麻将餐rsquo;;讲的是勤俭,做的服务员;献的大智慧,当的是高参!”会员们经常到分会来,或送稿改稿,或谈工作,或扯白话,或排练文艺节目。因此,会分这个地方,经常是歌声、乐声、欢笑声、麻将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会员匡明中说:“文艺分会是我常想去的地方”。还有的说:“文艺分会是我温馨和谐的家”,“文艺分会是个特殊的方阵”、“是一所免费的文艺大学”、“是一个使人焕发青春的地方”。会分副会长、老作家彭其芳曾以“我爱分会这个家”为题撰文,他在此文中动情地说:“当我处在顺境时,会分有人给我鼓励;当我处于逆境时,分会有人劝导我;当我工作需要支撑时,分会有人来关怀我。文艺分会使我感受到兄弟般的友谊,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暧。这个家里,兄弟之间和睦相处,互相支持,让人活出了自尊,活出了自信,把做人的境界推到了一个高高的层面。”他的这番话,反映了会员们共同的心声,也激励着我们要把分会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