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县老科协融入社会里程碑的一步
走好县老科协融入社会里程碑的一步
澧县老科协网站站长 汪怡宏
澧县老科协作为社会组织,自立会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队伍密布庞大,荣誉光环不少,但总有一种处在深山无人知的失落感。尽管奉行不争风头、行事低调的原则,但工作状态、运行管理不那么现代,世人眼里有着巨大的“代沟”,常人心里有着太多的距离,与生气勃勃的社会好象有着难以言表的反差。今年年初,在上级老科协的推动和本级党政领导的关怀下,县老科协网站应运而生。从而大大改变了自我封闭、阴蔽背光的工作状态,饱受阳光、倍觉清新,让老科协婷婷玉立在公众面前,开创了全县数十家社会组织真正融入社会的先河。主要的体会有三点。
一、不能再与社会相行渐远
全国的老科协承担着从政府分离出来的人才开发职能,成为改革发展的重要支点之一。在近10年的办会经历中,特别是信息时代、互联网覆盖、数字工程的到来,时代多元、奋发、开放、竞争的时代特征凸显。老科协要合拍时代步伐,但由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滞后,“涛声依旧”,总感到力不从心。如果长此以往,就会与社会渐行渐远,逐步边缘化。
回顾以往,由于网联不到位,导致在管理模式和舆论导向方面,有四个方面的不足和感悟:1、缺了点赞互动平台,办会的“阳光”元素不多,静音式要向开放式转变。老科协内部,只有一年一度的表彰,没有暴露在“阳光”之下的“公布栏”、“宣传牌”、“光荣榜”。一不能得到社会认识,二不能及时地评估总结。情况的交流、典型的推介、样板的复制总不那么事如人意。夕阳事业要和阳光时代合拍,要通过“阳光”助推出“老科”的气节和胸怀。2、缺规范督导通道,办会实现数字化公共管理的趋势强劲,老套路要向新框架转变。由于新旧管理模式交替没赶上档,计划经济体制的老方式、老套路尚存,以会(议)办(协)会、以文(件)促(协)会的作法也没有被替代。数字澧县工程的推进,倒逼改弦易辙,尽早迈入数字化的大门已时不我待。老科协以“科”字为根本,游离于数字化时代之外,也有点不在情理。3、缺泛沟通纽带,互联网实现沟通时空零距离,碎片化要向集约化转变。老科协团队的主力在乡镇,村级老科协的队伍也在壮大。目前尽管有季度片会沟通,但工作状况还是“游击战”、“麻雀战”、 “各自为战”。基层之间切磋、交流、互补、提高的机会还是不多,不多的机会也因为成本偏大易生杂音。特别是偏远山丘区、湖区工作在示范园、示范片、示范基地的老同志,经常性地给予沟通减压、关爱释难的要求迫切。4、缺功能,社会组织属性到位急需给力,依赖性要向创新型转变。老科协系非官方的群众结会组织,有其独立性和自由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组织发展、阵地建设,在保健康、献余热、促和谐三大功能的发挥上都有着相对的依赖性。千根头发一个簪,老科协要沿着改革设计的框架发展,提高自身的“民办”属性,扩大规模化影响力,需要建立一个能牵一发动全身的运管枢纽。
基于以上四点考虑,近几年来,我们重点参观学习了已建立网站的县直单位,咨询明确数字化工程建设的概况与要求,会长姚大曰把网站建设作为今年工作的亮点抓,并列出专项资金3万元;常务理事会多次统一坚定思想,研究具体的筹建方案及运行支撑,并针对 2009年网站初办后又停滞的问题逐一加以化解。特别是在市老科协计算机培训班后,建网信心倍增。立即启动网站建设,争取达到全市一流水平。
二、坚持贴近社会优质运行
开通网站并正常运转,需要人机的完美整合,撰稿者与编辑的灵犀相通。在硬件建设方面,花了近2万元,购置设备、申办网址、配套服务器用具及布置场地。在运行的组织方面,主要坚持四点。
一是敞开社会大门,以基层为主力,支撑网站。网站是“老科”的攻略门户。“老科”的方针思路、总体目标、部署举措,都将和盘托出,呈现在公众面前。网站的生存发展,根于社会,壮于基层。所有会员,护站有责;所属基层,育站有份。为此,在建立网站的同时,成立县老科协网站编辑委员会,由两名会长任顾问,两名副会长任主任和副主任,由16个县直分会和34个乡镇街道老科协的秘书长为委员会成员。在举办全县老科协秘书长培训班的同时,举行网站开通仪式。
二是吸纳资深精英,以质量为基准,历练网站。网站是队伍的形象窗口。以往,老科协由于“手抱琵琶半遮面”,部分公众对老科协一知半解。网站建立,打通了视角的屏障。如何让队伍的整体形象得以真实客观、立体三维地展现,需要笔者、抢手打造包装,并确保信息主题突出、言简意赅、文字流畅。网络的信息流量大,需要足够的编辑力量来应对,以确保入网信息的新旧交替。由此,从队伍内部和社会上聘请3名资深的文字工作者,任主编和副主编,与编委主任、网站站长组成5人栏目编辑组。其中,有的擅长综合评述、有的擅长通讯调研、有的擅长诗词歌赋,由此组成绝妙搭配。栏目组每周集体办公一次,协调搭配稿件,为提高网站的工作效率,在秘书长培训班上,就稿件编写和入网须知,由编辑5人小组上辅导课,为网站健康运行,扫清了外围方面的诸多障碍。精干睿智的编辑5人小组,为发挥网络的集合、展示、幅射、启迪功能注进了清新剂和催化剂。
三是常态值守运转,以服务为主旨,规范网站。网站是协会的神经中枢。面对受众,不能开闭无序,随心所欲,让点击者意浓而至,扫兴而归。因此明确网站工作准则,坚持有信即收、有询必答、有疑必释、有绩必推、有闻必刊、有丑必批、有错必纠。做舆论直射的领航者,做核心价值的倡导者,做改革开放政治生态的维护者,做高尚品德风范的传承者,做社会和谐安祥的捍卫者,服务社会,服务大局,服务办会,让受众者点网有得,点网有获,点网有悟,点网有乐。网站聘请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当站长,每天8小时到班,网上在线;编委会的50根QQ触角,时刻静候各方的信号,一呼及应,确保通联畅通。
四是设立特色栏目,以时代为背景,打造网站。网站是受众的“信息超市”。目前,经济是中心,改革是主流,发展是道理,这是时代旋律的最强音。按照这条红线,网站设置调研建言、人生感悟、会员风采、协会动态、艺苑信步、科普天地、长寿探秘和城头山九个栏目,力求为浏览者视角大餐。同时,组稿以老科范畴为主体,坚持科技性、实用性、可读性、趣味性相结合,让浏网者感同身受,激发心灵产生共鸣。
三、向社会幅射正能量的优势凸显
网站的开通,串活了自身,励志了会员,激活了基层,树立了形象。目前止,收到稿件200篇,编发165篇,投送省市74篇,市网贴发45篇,市通讯登17篇,省通讯登5篇,常德日报登5篇。有力展示了形象。更重要的是,老科协内在的潜力逐渐释放,特质的魅力逐渐焕发,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运作7个来月,突出表现在:1、落实阳光办会,得到公众认知。网站开通,就象帷幕开启,老科协的舞台露出“芦山真面目”。办会的宗旨目标、践行县委县政府的大政方针、各方办会的动态**等等,都如帧帧画面,历历在目,奉馈公众,告之人们,一支庞大的离退休科技人员还在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各条战线上,演奏着“黄昏颂”。象目前被社会无尚推崇的健康保健,网络中抪出的保健杂志学刊用刊经验交流活动、讲师团基层义务诊疗活动、专题养生讲座活动、评选“健康之星”活动等等,使目前庞大的中老年社会群体倍感观注,倍受启发。对社会上泛滥的养生保健方面的误导、欺诈等行为,也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揭露、劝导、规避,以及正确导向的作用。2、激发基层活力,办会力度猛增。载有老科协信息的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后,给基层协会、特别是乡镇添加了动力。谁也不愿丢面子,谁也不愿留空白。乡镇党委政府支持老科协的积极性,被极大的激活,办会的劲头风生水起。老科协阵地建设的“六有”,逐渐得到落实,村级老科协的面不断延伸,示范点、园、片的落实更加到位,老科协会员领办、协办产业的势头看涨看好。3、上下纵横沟通,调度便捷灵活。网站既是信息综合中心,也是调度指挥中心。不用层层开会,县老科协对基层协会的情况便可了如指掌。基层协会通过网站,可揣摸上级意图、工作走向,更可知晓周边协会的情况,取长补短,比拼创先。专业类信息,更象永不下课的讲堂,传授技术,指导工作。象科技类信息,发布的特种栽培养殖,季节性的关键技术、植保模式的推介、各类各地防治动态等等,农户点网即可找到所需咨询的答案,找到盘算计划的依据。4、信息资源共享,多方共谋发展。老科协人才类别齐全,资深厚望,活动的范围涵盖各行各业,协会网站发布的信息与其他网站发布的同类信息,有效对接形成互补,构成了异曲同工、共谋发展的“大合唱”象老科协旗下各合作社发展历程的概况、农村土地流转的范例、农民培训教师历练的经验、村干部待遇思考的建言等等,对全县的经济社会建设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