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领地>详细内容

我的“灾后重建”

发布时间:2014-03-13 信息来源:常德市老科协文艺分会 【字体:

我的“灾后重建”

——写在颅脑手术两周年之际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大到天灾人祸,小到病痛事故。我们国家,也属灾害多发地区,经常不是天旱就是地涝;或台风、或冰雹、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像汶川、玉树大地震,遭受的损失就更大了。不过,灾难过后,好像没过多长时间,废墟上又盖起了高楼大厦,劫后余生依然笑声依旧。正如古诗有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切又恢复到旧时模样。我个人也经历了一次灾难和“灾后重建”。如今,也基本上恢复到旧时模样了。

   那是2011年10月,我突然被检查出头部患有鸭蛋大的一个脑膜瘤,虽为良性,但脑瘤已压迫神经,不要很久就将成为植物人。如果做开颅手术,考虑到我已是七十八岁的高龄老人,又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病,要冒很大的危险。两难之间该如何决断?我想:宁可少活,也要好活,赌上一把:开颅!家人也表示支持。就在2011年10月7日这天,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了切除手术,手术还是成功的;不料到第2天出现了小脑出血(即脑中风),我当时就昏了过去,为保全呼吸,第3天就被割断喉管,在第4天,医方开出了病危通知,家人哭着准备“后事”,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进入第5天,小脑出血突然停了。我从昏迷中苏醒过来,虽不能说话,就用笔写下“我已闯过了生死关”,几个歪歪斜斜的字,并从监护室转到了病房,只有20天就出院了。

    在家休病时,想起术前曾允诺为市老科协文艺分会成立十周年写篇纪念文章的,正值筹稿阶段,于是,我在病床上,试着构思这篇文稿,并断断续续写了下去,不过几天,居然写成了《十年辛苦不寻常》约5000多字的文章,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任务。当时,我高兴极了,认为颅脑虽然动过大手术,但思维还是健康的,还能够继续写东西,这是我最大的欣慰和满足啊!于是,我又动手写我个人的回忆录,第一篇写的是《解放初期常德军政干校纪事》,第二篇又写了《回忆我的私塾生活》,均登载在《常德教育》期刊上。接着,我又写出常德渔鼓《刘春樵出差》,经市金秋艺术团排演,还获得了全市老年文艺会演的最高奖。总起来,开颅手术后的第二年,我就一共写出了3万多字。去年以来,我写出的文稿就更多了。去年初,即写出学习和评论刘进能同志关于论述常德5种文化的文章,名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载《常德日报》),还发表了《武陵戏曲史话》的上下篇,《常德鬼才盛和煜》、《常德有个“黄九卷”——记农民剧作家黄士元》、邵云超上海展演红生戏的《依旧江南活关公》;以及《爱的奉献——市老作家彭其芳奇人奇事》,还写出了小京剧《长寿杯》,去年9月晋京参加中央台“一鸣惊人”栏目,夺得了“周冠军”等。去年署期,我还为艺研所撰写戏曲志共8万余字。除此之外,我在市老科协文艺分会,市京剧协会,市金秋艺术团,市戏剧家协会,还担任一些社会职务,经常参与一些公益公务活动,我都是坚持用步行的方式,每天平均走路要达到八千步以上。由于我兼职多,参加活动多,有时真有点忙不过来。2011年,动完大手术后,亲友们都劝我好好休息,再莫那样“虾忙”了。我认为恰恰相反,每天双休日清闲下来,我就像病殃殃,要找事做,到星期一,一忙于工作,精神就来了;而且越忙越有劲,越写东西脑子就越活,越奔波忙碌,身体状况反而越好,因而,我体会到:如遇有不测或不顺的事,要坦然面对,首先精神不能垮,精神就是力量,精神的具体体现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上,生活乐观向上,工作能提神,工作能治病,当工作进入“忘我”忙碌的境界时,“忙”于工作或工作“忙”,不是为名为利,更不是谋生手段,而是老年人强身健体的需要了。

    我的“灾后重建”也是受益于这个“忙”字,当然,人老了要服老,要做到忙而有度,即忙而不累,忙而有乐。为了表达我对“忙”字的感悟,吟得小诗一首:人到老年也平常/走路办事习文章/健身只需一味药/忙而有乐好药方。

                                                   (市直文艺分会诸扬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