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起 未必好
“鸟儿起早有虫吃,人要起早强身体。”这是流传已久的谚语。许多老年人都把这句话奉为金科玉律,每每一大早,东方尚未发白,就起身做体操、打太极拳或打扫庭院。
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心理卫生常识。因为一大早即使人醒过来,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未必能配合。眼睛“醒过来”只是助长正在睡眠的大脑中极为微小部分的细胞苏醒,而身体其他部分的细胞大都处在睡眠的状态。
每个人都曾有过这种经验,那就是如果早上起来,睡眼朦胧地去漱口,有时候就会禁不住想呕吐,这是因为咽喉和胃部尚未“醒来”,受到冷的刺激以后,就马上引起“拒绝反应”的原故。
如果只是眼睛睁开醒来,就以为整个身体都“醒过来”而起床,就相当于勉强唤醒还想再睡一会儿的细胞;那疲劳就无法完全消除。所以早上跳下床,有时还会引起瞬间的目眩。人类的生理状况,白昼时主要是靠活动性的交感神经在活动,到了夜里就是具有镇静作用的副交感神经在活动,而形成生活的韵律。如果在副交感神经还未顺利的把棒子交给交感神经就爬起来工作的话,在短暂的时间内,根本无法清醒,因此早早起对健康并无多大好处。(教育局老科协会 郑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