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 健康才是幸福
生命在于运动 健康才是幸福
我与健康同行的各项锻炼活动
自古以来,健康长寿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也是人类为之追求的目标和永恒研究的主题。
如今,社会发展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健康长寿的愿望也就更强烈、更迫切了。
我是1930年11月9日(古历冬月初九)午时出生在一个极其贫穷的农村家庭,从小跟着父母搞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吃的是粗茶淡饭。一年中除过年吃年饭时,能吃到几块肉尝到一点鱼外,平时见不到鱼肉,因此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吃素菜的习惯。读小学时,每天来回家要步行近15华里的路,1950年从简师毕业参加了教育工作,被分配到马鬃岭乡和盘塘乡任小学校长近20余年,后因工作关系被组级上调到县总工会,任俱乐部主任和职校校长工作近10多年,后于1992年调任桃花源风景名胜管理处,任工会主席兼任桃花源游园会任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总策划工作近30余年,上下班我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退休之后,坚持每天早晚散步,一走就是10华里。县城修建防洪大堤之后,我每天从住地县人民医院出发,沿大堤走到沅水大桥桥头再转回,不管天热天寒,很少间断。因此从出生到2013年7月底为止,从未因病住过院、打过针,小毛病吃点药也就好了。至今腰不穹、背不驼,眼也不花,还能看书、看报、写材料也可从不戴老花镜,自我认为身体是较为健康的。
有人将人的寿命比作一个三角形,决定寿命的三角形的边,分别为遗传、心理与饮食。即三者都很好的,人的身体才算健康,生命才可能长寿。即使先天遗传秉赋都很好,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的饮食方法,也难以实现健康长寿。
既然先天因素不由我们做主,那么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在其健康长寿方面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寿命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纵观我的一生,长寿健康之路可以归纳为八句话:“坚持适度运动,心态时时平衡,早预防是关键,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一个度,要主动参加劳动,要喜动脑勤动笔,事事要乐之为先。”这样的人一定能长寿。我的体会是做到七个保持:
一是保持适度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是健康的源泉。坚持适度运动,老年人最好的运动就是步行。我从参加工作起,不论上班下班,一直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退休后,更是坚持早晚散步行走,一般要超过万步。我年轻时是体育爱好者,除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外,自己也参与打篮球,在总工会工作时,是职工文化体育工作的组织者与参与人,在当教师、校长时也是兼教体育课的老师,我这一生与体育锻炼结下了不解之缘。看电视除了新闻频道节目外,全是看的体育节目。在桃花源任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兼总策划时,每天都要到景区步行10次以上,都是靠双脚行走,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二是保持心态平衡。时刻保持心态平衡,精神快乐比什么都好。遇事要放宽心一些,这是促进身体健康的根本。首先保持心态平衡,全靠自己加强修养,要有满足感,要淡薄名利。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何必争名夺利,斤斤计较。其次保持精神乐观,它可使人们增强抗病的能力。最后防止“七情过甚”,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心理状态过甚,都有损身心健康,对长寿非常不利,我们要尽量防止,最好是杜绝发生。一个人要有满足感,不要和别人比这比那,要树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良好心态,可防止很多问题的发生,对各方面有利,更能健康长寿。
三是对身体各方面要特别保护而且要早预防。早预防疾病的发生,是我们健康长寿的关键所在,也是人们长寿的一种良药。早预防花1元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蔓延,就可省去10元钱、100元钱,甚至更多的钱,相反就可以失去人的生命。何乐而不为?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我家有一位好老伴,她是一名高级医生,有她的照顾,有了病吃点药,病也就好了,因此使我的健康更有了保障。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生过病住过院,很是幸福。
四是要保持一个度。人生一世的处世为人和工作都要把好一个“度”。度的意义,我认为生活上要合理饮食,不偏食、少饮酒、限吸烟。我这一世至今,没有喝一口酒,更没抽过一口烟。各种活动也要把好了一个度,退休后,我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如玩牌,我就提出四不打“钱多了不打,和生人不打,茶室里不打,晚上不打。”生活穿着要多样化,潇洒一点,但不能越轨,要有三乐情怀“助人为乐,知足常乐,奉献至乐。”只有这样,才会终身快乐。要想长寿健康还要做到四个最好:“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此四者,乃健康长寿之决也!
五是保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一切。这里我所提的劳动,是体力劳动,我的体力劳动就是坚持每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里的卫生由我全权负责。小时候住在农村,家里穷,可算是一个标准的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穷光棒,插秧、割稻、参加双枪、上山砍柴、捡茶子、锄地种菜我都干过。因此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比较结实健康。我出生于1930年11月9日,在过去的83年间从未打过针、住过院,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我的老伴是一名内科副主任医师,得到她的关心和照看,这是我长寿的关键所在。
六是喜动脑勤动笔。这是我参加工作以后的唯一爱好,我喜欢写,也爱写,但写得不好。在工作期间,我被《工人日报》、《现代工人报》、《中国食品报》、《海南青年报》、《长沙东方时报》、《湖南日报》、《湖南工人刊》、《书刊导报》、《湖南科技报》、《工人日报》的《新闻三味刊》、《北京城乡开发报》、《常德日报》等12家报刊社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退休前每年都有近20多篇稿件刊登,每年都成为报刊社的优秀通讯员。在县总工会任文化宫主任时,就有五篇论文获奖并出版。调任桃花源风景名胜管理处任工会主席兼任桃花源游园会任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和总策划时,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之下,精心设计筹办了五届桃花源游园会,取得了成功,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并连续四年立功,其中立大功两次,立功两次。同时于1993年4月被湖南省人事厅固定一次性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并普升为副研究馆员高级职称。退休前后任县政协常委三届,并兼任提案委副主任。共撰写提案200多份,调研文章48篇,建议材料80多份,撰写论文18篇,其中有三篇论文获全国特等奖并出版。在撰写的提案中,最为突出的是“积极修建县护城垸大堤”和“常德斗姆湖机场改名为桃花源机场”两篇,不仅为上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更为重要的是建议变成了现实,为人们带来了福祉。我每年都是县优秀政协委员,每年至少有1至3份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和优秀调研文章。通过这些脑力劳动,有力的使五脏功能得到了锻炼,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调节,可以增强记忆力。到目前为止,大脑并不痴呆,还能写,眼不花,耳不聋,身心健康,悠哉、乐哉。2008年10月,我还被常德市科协授予常德市“九芝堂杯健康老人”的光荣称号。
七是保持事事乐之为先。一个老人如果你的身心长期处于闷闷不乐的状态,那就很难健康长寿。除了保持好长年的心态平衡之外,还要及时培养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按照自然规律保养自己,必须把好四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人人坚持做到,都会健康长寿。同时我们要牢记:“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心疗不如运动疗,运动是健康之本,快乐是健康之源。”我虽年近83,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依然年轻如故。每天“有说有笑,生活朝气蓬勃,穿着有红有白,生活丰富多彩;跟随潮流,也喜欢说笑话、开玩笑。”
在我的生活中贯穿着“知足常乐、天伦之乐、运动之乐、忍让之乐、助人为乐、宽容之乐、读书之乐、写作之乐、回想之乐、平静之乐。”我把这十乐时刻装在心里,常常付诸行动。
总之,只要积极主动让自己的身心都活动起来,才能真正拥有健康和快乐的幸福生活。我下决心借鉴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吸取长寿秘诀,更新养生观念,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搞超劳动的活动,坚持经常的锻炼活动,积累长寿因子,尽力争取快乐活过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