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群众越级上访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当前群众越级上访的思考与对策
临澧县老科协安福镇分会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各类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群众信访活动频繁,特别是越级上访已成为困扰当前信访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做好当前信访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越级上访问题,创造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已成为我们现阶段必须认真思考和尽快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群众越级上访的主要特点
1.利益驱动,针对性强。从我镇群众越级上访反映的问题看一般比较尖锐,绝大多数都是针对自身利益受损或者是受个人利益、团体利益的驱动。比如,农民经常反映征地拆迁补偿,村干部非法变卖、租赁集体资产,选举不符程序,部分乡镇干部或者村干部贪污、侵吞农业直补款、救灾款,干部失职渎职等问题。
2.多头上访,盲目性强。据镇信访负责人反映,就同一信访事例,群众上访往往是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委、司法等各部门同时访、层层访、越级访,表现出急躁情绪和盲目心态,甚至伴随着违法行为,轻则静坐绝食、干扰办公、发生肢体冲突;重则煽动群众闹事等。
3、老户增多,反复性强。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上访者诉求的问题一时很难得到彻底解决,没有达到自身需求,就多头访,反复访。如我镇安福路社区有一上访户因自来水公司工程项目承包纠纷问题多次到省、市上访,镇和社区及有关单位多次调解未果,感到十分头痛。
二、群众上访的主要原因
1.政策法规相对滞后,人治处理难以服人。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社会整体结构、资源结构、组织结构及社会成员结构等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导致原有政策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而新的政策法规尚未出台或完善,由于相关政策法规相对滞后,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明显的法律、政策依据,基层在处理此类信访问题时,往往存在明显的“人治”现象,一旦群众对处理结果不满,就容易产生情绪失控,越级上访。
2.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群众权益保障不力。一些基层组织和相关单位,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缺乏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群众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如政务公开透明度不高,只公开一些无关紧要、鸡毛蒜皮的信息,而基层干部群众最关心的财务管理、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等重大信息却不公开,群众容易产生误解和不信任,一旦矛盾激化就越级上访。
3.基层干部认识不高,初信初访处置欠妥。一部分领导干部重发展,轻稳定,群众观念淡薄,对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群众反映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引发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还有一些干部处理信访方式欠妥,对待群众信访沿袭着“救火应急式”的工作方法,不能体谅上访群众的实际困难和急于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态,对待上访不是积极去接触,而是怕麻烦,绕道走,不搭理,基层对群众越级上访采取简单的“拦、堵、卡、截”方式,不能把功夫下在解决问题上,以致激化矛盾,酿成群体性越级上访发生。少数乡镇干部在处理农村信访问题时,不是严格贯彻政策,按法律法规办事,而是一拖再拖,敷衍了事,久而久之,不信任度上升。再就是信访件办理质量低。一些基层信访部门不按信访程序办事,对反映的问题调查不清,处理不到位,迫使上访群众将矛盾上交。
4.上访群众心态失衡,依法信访意识淡薄。部分上访者依法信访的意识淡漠,对什么问题向什么部门,以何种方式反映,不甚清楚,因而抱着“广撒网,走高层,捞大鱼”的心态,形成越级上访。少数上访者明知自己提的是无理要求,但还是要往“向上跑”,错误认为“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想引起领导重视,从中混水摸鱼。
5.上访对象素质偏低,不法分子别有用心。有极少数人利用上访对象文化素质低,分析能力差,对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乏理解,打着反腐败、为民请愿的旗号,煽动一部分群众,非法集众上访,有的还向党和政府示威,以泄私愤,扰乱社会治安。
三、化解越级上访的对策和措施
1.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完善信访政策法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制订和完善与信访相关的政策法规,做到在调整群众利益、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时,有据可依,有章可查,既要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又要兼顾群众利益不受侵犯,把对国家、集体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在源头上减少群众上访。
2.加快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一方面要加快民主建设进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村干部述廉评廉会、民主听证会的作用,进一步做好政务、村务(事务)公开工作,强化对基层干部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和法律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消除群众的疑虑,使群众真正有知情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参与权。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教育,使基层干部能依法管理,依法自律,广大群众能依法参与管理社会事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加大对一些宗派势力特别是黑社会势力的打击,对那些幕后指使群众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的要坚决查办,情节严重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信访效率。一是要规范信访工作和信访行为,提高基层信访的威信度。从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入手,逐步推进依法治访的法制体系的建设;规范党政机关的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逐级有序上访,打击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加大法制观念教育力度,增强信访工作人员依法办访和群众依法信访的自觉性。二是要加强基层信访“窗口”建设,实行“阳光信访”,提高基层信访的诚信度。如公开信访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职责,方便群众上访。公开信访渠道,开通信访举报电话,设立“便民箱”,建立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和干部下访制度,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要把信访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批阅群众来信,督促、协调和包案处理重要信访问题等。三是建立健全基层信访工作网络。要强化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新格局,为妥善解决矛盾有效化解越级上访提供组织保障,提高基层信访工作的敏锐度。在县、镇(乡)、村、组要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信访信息网络,确保信访重心前移,“关口”前移,定期报告,定期排查,注重抓苗头、抓难点、抓热点,变被动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四是密切干群关系,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提高基层信访工作的亲和度。要尊重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以群众的满意度为工作的标准;要关心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知民情,解民忧,稳民心,取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要相信群众,对待群众的上访、举报,要查找原因,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疏导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处理上访问题。
4.明确信访工作职责,强化信访责任追究。一是强化信访隐患查处。要在多层信访网络的基础上,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积极开展隐患排查,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特别是联名信、集体访、异常访和上访老户反映的问题不拖、不等、不推,及时加以解决。二是强化首问责任。基层信访部门处在信访战线的最前沿,要本着“公开、便民、利民quot;的原则,将接待来访与协调处理结合起来,谁接访,谁负责。负责调查处理、解决问题、疏导教育、一包到底,一抓到底,让群众满意。三是强化责任追究。要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还必须强化监督考核,建立以责任追究为重点的奖惩机制,把领导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健全信访举报工作责任体系,明确界定每个岗位的责任范围,对在检查中出现的失职渎职引发大规模集体访或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影响的,严肃追究党纪政纪责任,以严格的责任追究促进工作落实,推动问题解决。
5.加大信访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有序上访。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如通过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信访条例》、《控申条例》等有关信访举报的规定,引导群众正确上访;二是在接待群众来访中,及时把党的政策和我们在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方针、原则、制度等给群众讲清楚,要教育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用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来规范上访的言行,从而减少越级访、多头访。
总之,信访工作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领导务必高度重视,应做到抓重点,重点抓。对重大会议、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敏感期等容易发生越级上访的时期,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重点时期、重点地区、重点部位不发生上访,为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