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浙江楠竹产业考察纪事

发布时间:2014-04-25 信息来源:鼎城区老科协 【字体:

   
     2014年4月3日,接到乡党委书记通知,参加市老科协组织的考察活动,目的地为浙江。因琐事缠身,不愿远足,几番推辞无效,4月9日下午从常德市启程,4月14日晚10时返回长沙。为时六天的考察,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一、只有改革才有发展
  考察之行于我来说是解放思想之旅。受单位和个人经济所迫,仅去过北京和省内周边,沿海改革成果仅从电视上了解一些宏观上变化。此次考察对视觉和灵魂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虽是管中窥豹,但也可见一斑。如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路桥、西溪湿地保护、宁波城乡协调发展,无不是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落后中国的帽子已被这些发达地区远远抛入东海。
   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宁波作为1984年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准。我们考察了宁波铭朗服装有限公司、宁波均胜集团,无论是经济开发区服务、企业业绩无不让我们叹服。其中,均胜集团属高新跨国企业,建立公司仅10年,2008年收购德国普瑞公司,德国、葡萄牙、罗马尼亚、美国等国家设立了分部,总部植根于宁波,2013年产值达70亿人民币,资产超过5亿欧元,产品绝大部分供应德国汽车三强——奥迪、宝马、大众。
  政治经济学原理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了就带动了社会的均衡发展。从城市格局、城乡融合等就可以看出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以工补农,城乡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发展发展要依靠农村,更要带动农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考察的杭州、宁波、舟山等地的途中,我们几乎找不出城乡的边界,唯一能证明已路过农村的标志是连片上万亩的大棚、广袤植被和成片低层别墅。
  建立完整的政策,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增收和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据我们推测,土地对于沿海发达地区,承包权仅为法律上的权利,面积仅仅是一个数字。对土地利用完全打破了户、组、村界限,成片规划、成片建设、成片经营,土地流转高度发展。如公共事业用地、宅基地高度集成,零散住宅极少,只见到老宅拆除和平整的痕迹;道路、公共绿化整齐划一。分析其原因,其农民收入普遍提高、政府与民争利少、工业反哺农业,农民生活条件和整体素质有相当大的提升才会达到这种水平。
  杭州、宁波、舟山一带城乡协调发展,利用与保护相辅相成,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也很发达,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不足为奇了。
   二、产业培育大有文章
  我们主要的考察目的地为浙江湖州市安吉县,这是一个区位优势明显,是楠竹产业示范县、美丽乡村试点县。在浙江境内,我极少看到一条横幅、标语,与内地动不动宣传动员,横幅标语手段必不可少形成鲜明对比。但在安吉竹凉席市场见到一处对条幅,“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竹子在安吉;安吉是中国著名的竹凉席之都”。据安吉县林业局介绍,全县人口50万人,楠竹105万亩,2013年涉竹产值达170亿,从业人口5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万元,县财政收入40亿,涉竹财政收入仅2亿。
  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安吉县地处上海、杭州中间地带,离两大城市均仅百多公里,果蔬、农产品都有巨大的市场。安吉县与常德市纬度相近,虽海洋性气候比较明显,但年平均气温、生长的植物种类与常德基本接近。主要栽培的竹品种有毛竹(常德称楠竹)、雷竹、石竹等。 竹产品主要的食用笋、竹凉席、竹地板、竹纤维纺织品、竹筷子、竹炭、竹工艺品等。特别是竹笋采取春笋春出栽培,出笋期提前到春节前,成为竹农产品的主要收入来源。据上墅乡刘家塘村林农介绍,其冬笋收入每亩可达5000元左右,早春笋收入可达3000元,而用材林收入为近千元左右。
  楠竹第二、三产业也相当发达。全县有楠竹加工企业千余家,规模企业(千万元)80家,其中过亿的5家。我们选择性地参观了3家。其中:居然雅竹,厂地占地面积达70亩,是生产竹凉的下游厂,厂区布局相当规范。一家为双安竹业加工厂,直接用楠竹进行初加工,生产竹凉席片、竹筷。最后一家为奇辰竹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出口欧洲的竹地板。另外,安吉有竹贸城,用于样品展示、旅游购物、业务洽谈。
  产业培育离不开产业协会。我们参观了象市坝乡一个林业黄姓大户,共经营有900余亩山林,生产加工白茶、山核桃、香榧子、雷竹笋等林副产品。我们不便打听其年收入,但从其房屋装修档次、宽敞加工房、说话做事的做派,就可看出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土豪”。李鹏、温家宝均到他家实地考察。
  据黄老板介绍,他与他父亲两代从事林业,能有今天的成果,全靠县竹业协会的扶助。从半天多的交流,他与县竹产业协会会长胡志坚情同父子,感人至深。
  安吉县林业局下设产业办,其办公室主任是一位董姓博士,春笋冬出栽培模式就是他主要研究的课题,并且负责大面积推广,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楠竹生产环节,安吉县还研制了打节钻、竹林垦复机、往返锯等生产机械,用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那里,我们也侧面地了解到,公职人员并不是吃香的行业。黄姓老板的儿子上班,每年5万多元,其儿媳在美国留学,老板对其收入不太满意,准备带他一起从事林业经营。负责接待我们的一位浙江林大的易姓女实习生,广西人,据她说,实习结束后就可在安吉林业局直接转正,与内地千军万马考公务员形成巨大反差。
  政策倾斜促进产业发展。据县林业局介绍,浙江没有林业“两金一费”之类林业规费,竹艺加工一、二产业免税费,极大调动企业主积极性。经过多年的发展,由过去主要是台商,现企业主基本上实现了本土化(现仅存徽商5家),极少受经济外部环境影响。
  三、他山之石可攻玉
  常德虽然不具备安吉的地域优势,但气候特征、植被基本相近,特别是楠竹主产区,完全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在食用竹、楠竹加工方面逐步消化、示范、推广。
  1、选择地力条件较好的林地,试验食用笋高产提季栽培技术。参观过程中,市老科协要求逆江坪、桃源各选择5亩楠竹林,采取钩梢、深挖垦复、竹蔸打节施肥、有机物覆盖、保水保墒、物理防治病害、种植林下作物、套养家禽等技术措施,提高林地效益。钦会长表态将全力关注并给予资金上的扶持。
  2、创造条件搞活楠竹加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实现楠竹加工从低粗平向高精尖的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
  3、引导和鼓励走专业化合作的路子。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而有了规模又会产生恶性竞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专业合作是比行政手段更为有效的办法。在楠竹产业的扶持上,各级政府要立足长足,在培植、税收、服务方面多作文章,多办实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