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鸡粪处理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14-04-29 信息来源:常德市老科协 【字体: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市规模化养殖蓬勃发展,笼养蛋鸡存栏量以每年30 %的速度增长,到目前为止,根据常德市动物防疫站的统计数据,整个常德市的蚤鸡存栏量已经突破了2300万,这意味着什么呢?常德市有600万人口,平均人均大约4只鸡,平均每天产生鸡粪大约2000吨,废水大约2000吨,废水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源的严重污染。这些鸡粪到哪里去了呢?据走访调查汉寿、桃源等多处养殖场,主要是投入珍珠湖、鱼塘甚至沅江。单单大通湖每年投入的鸡粪就上万吨。
   这些未经处理的鸡粪投入水中后,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生态的破坏,而且生态一旦破坏就极难恢复。如果不从源头控制鸡粪处理,大量的鸡粪投入珍珠湖和鱼塘湖泊就不可避免。而且现在珍珠湖和鱼塘的容量已经饱和,多余的鸡粪的处理成了养殖户解决不了的难题,大量鸡粪的堆积,不但污染环境,还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臭气熏天,鸡粪中合有大量病源微生物,这几年蛋鸡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与其宥着直接的关系,每年全国报道的禽流感疫情大都是在养殖集中,鸡粪污染严重的地方。比如2007年桃源县青林乡羊耳村的一个10万只的规模化养殖小区就因为发生禽流感疫情而全部捕杀,给国家和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影响了城市形象,还比如在08午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几年,河北省就逐渐减少和取缔了许多的蛋鸡养殖场,避免出现重大疫情。
  现在我市的养殖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常德作为全国有名的旅游和宜居城市正在面临尴尬的局面。几年前湖南省在对浏阳河的治理中,不得不拆掉了前期政府投资扶持起来的大型养殖场。现在大量的鸡粪被倒入沅江上游及其支流,直接威胁我们日常的饮用水源,危害人体健康。鸡粪的处理已经是刻不容缓。
  二、造成鸡粪污染的原因
  造成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环境意识不强。大部分蛋鸡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收,不重视环境保护;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重发展、轻环境的意识,致使鸡粪污染日趋严重(桃源王湘宁养殖场,鸡粪随意堆放)。
  (二)目前农户用化肥取代了有机肥,不愿意用禽兽有机肥,而鸡粪不作科学加工处理也不能达到化肥的效果,因此鸡粪得不到充分利用,鸡粪没有了出路,只能被随意堆放、丢弃。
  (三)治污设施落后,没有很好的治理措施。由于我国畜禽养殖目前还没有实行规范的、刚性的环境准入制,大部分养殖场都是因陋就简,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建设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同时,养殖户缺乏专业的养殖业污染防治知识和科学的治理方法,达不到良好的污染治理效果。
  (四)治污资金困难,也致使养殖户直接将鸡粪外排,造成环境污染。
  (五)环境监管不力。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相当重视,但一些地方养殖业重发展、轻监管的倾向却益凸显。对养殖行业的环境执法,执法单位慎之又慎,监管力度不大,造成了一些地方蛋鸡养殖业越发展,农村环境越恶化的恶性循环局面。
  (六)各管理部门协调不畅。畜禽养殖业的管理部门有工商、畜牧兽医、规划建设、国土、环保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协调配合不畅,影响了畜禽养殖业的监督管理,给养殖业排放污染提供了空间,增加了污染防治难度。
  三、鸡粪污染的治理和建议
  为贯彻落实环境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应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治理蛋鸡养殖污染,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常德市下发了常办[2011155号文件,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要求对畜高分子养殖污染进行重点整治。开展规模养殖环境评价,启动规模养殖厂布局调整,逐步从城市、人口密集区、水资源保护地迁出,与丘岗产业开发结合,向丘岗山地转移,与农村沼气能源项目结全,实行农牧一体化。村庄、道路、水体周边消除露天粪堆(坑),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实现畜禽粪便综合利用。
  如何治理规模化蛋鸡养殖业所带来的污染?“最好的办法就是鸡粪通过发酵,产生沼气,制成有机肥:这样不但有了清洁能源,而且还实现有机物还田做肥料,又能避免污染,建议把建设“鸡粪生产酵素有机肥”工程项目立项摆到政府重点工作中来,使鸡粪集中处理,重点扶持“鸡粪生产酵素有机肥”工程项目的企业。政府出台政策民营投资。
  对鸡粪进行处理,实现清洁荞殖,变废为宝,而处理后的鸡粪,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的优质肥料,同时明显提高农作物品质,减少农作物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含量,有利于人体健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