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关于西湖管理区农民生产合作社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3-11-21 信息来源:西湖管理区老科协 【字体:

关于西湖管理区农民生产合作社的调查

  今年上半年,我会对西湖管理区的农民生产合作社逐个进行调查、访问并实地参观了基地、实验场、设施设备。看到这几年农业合作社的成长,以及合作社带来的新的景象、新的变化,很受鼓舞。

一、西湖管理区农业合作社的现状

西湖管理区总面积仅为70.1平方公里,人口5.6万,辖两乡一镇,现注册登记的农民生产合作社有41个,其中蔬菜种植生产合作社16个,食用菌种植合作社4个,养殖生产合作社11个(其中特种水产养殖8个),农机服务4个,其它为棉花加工销售、葡萄种植、苗木等。西湖管理区农业合作社主要特点是:

1、突出了西湖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西湖地处西洞庭湖,土地肥沃,水量充沛,适应农作物生长。又加上西湖与汉寿接壤的是酉港河,与鼎城毗邻是新北湖,全区水域达18645亩,适合养殖业的发展。种植、养殖是西湖两大经济支柱。但以往种植业按传统模式耕作,效益低下。合作社以蔬菜、水果、食用菌等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为主要产业,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合作社依靠科学技术促产业发展。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农民合作社的法人代表,既是合作社的创办人,又是技术的创新者。富民特种水产合作社夏雨是甲鱼养殖大王。刚开始他买了小甲鱼苗1000只放入四周圈上石棉瓦的塘里养殖,结果年终所剩无几,从此他拜师养艺,又阅读了大量甲鱼养殖书籍杂志,参加了多次技术培训。学到技术后,再次购进1万尾甲鱼苗,对塘、水、鱼严格消毒并根据不同季节定时定量定点投喂。2008年60亩池塘获纯利10万元。2009年他又采用鲢鱼、鲤鱼和甲鱼混合养殖,又获丰收。当年销售甲鱼6500公斤,收入超过50万元,纯利20万元。春晓鳝鱼养殖合作社刘红旗,过去按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水稻、棉花,一年到头,只能解决温饱,他参加了一次黄鳝养殖技术培训班,启发了他养鳝鱼的念头,开始养殖了110口,但由于缺乏技术反亏了1万多元。但他不灰心,通过学习、实践,他掌握了种苗选购、放种喂食、病害防治一整套技术。2009年,他喂300口网箱的黄鳝,年纯利在12万元以上。2010年挂牌春晓特种水产合作社,全村60多户参加,网箱2万多口,养殖水面400多亩,产值突破850万元,是全区黄鳝养殖集中村。

3、合作社已初步形成了规模。春晓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的黄鳝养殖已成为全区鳝鱼养殖的基地,鳝鱼远销广州、长沙、益阳、沅江,并在多个省市设立销售网点。湘绿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孙旭朝租赁蔬菜示范园面积900亩,已建高标准连栋大棚5座,单体大棚280个,采用大棚漂浮育苗技术,肥、水一体化技术,栽种辣椒、黄瓜、草莓、葡萄,今年8月浪耙湖牌南瓜、黄瓜、辣椒三个品种顺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

西洲乡新北河村新月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戴隆斌,建钢架大棚40个,简易大棚30个,建有无公害蔬菜基地500亩,年销售蔬菜300吨,年收入260多万元,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3000亩。

4、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初步形成产业化。刘劲松的华中农民合作社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实行蔬菜产业化经营,有蔬菜生产基地500亩,钢架大棚1800平方米,合作社成员102人,种植蔬菜面积2000多亩。为了蔬菜保鲜,他投资300多万元,租用西湖粮站20年,建办了7000平方米的“华中绿色果菜保鲜加工厂”,新建恒温保鲜库800多立方米。又购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真空杀菌制冷设备一套,日处理蔬菜100吨。新增100吨电子地磅,地埋电缆180米。他还打算在5年内,将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一万亩以上,冷库日处理能力提高到300吨,冷库保鲜储存量达300吨。同时兴办一个包装厂,力争安置农村劳动力150多人就业。

此外,富农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新月美农民生产合作社,春晓鳝鱼养殖合作社都在向产业的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5、注重食品安全,绿色环保。东洲乡春晓鳝鱼养殖之所以发展快、效益好,远销武汉、长沙、岳阳常德等地,重要的是注重食品安全、绿色环保。他们严把两关,一是用药,坚决杜绝使用违禁药物,有30多种药是禁用,一直杜绝使用。二是饲料严把关。黄鳝的铒料一是白鲢,二是颗料饲料,他们采购鲜活的白鲢,当天搅成肉浆,直接投放网箱,保证了黄鳝食用安全。龚陆生的富农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除喂养草鱼、鲢鱼、鲤鱼、青鱼等常规鱼外,还养殖加州鲈、鳜鱼、大口鲶鱼等名贵鱼。今年30多亩养殖示范基地又更新换代,养殖翘鱼、中科3号鲫鱼种鱼苗,现试养成功,明年将转往网箱养殖。他使用颗粒糠饼谷物青料按不同季节,适时投料,科学饲养。鲜鱼销往常德、长沙、武汉等地,供不应求。名贵鱼更是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经长沙海关检验都为合格产品。

二、西湖区农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模式

1、产业合作型。产业合作型即同一产业的合作,春美食用菌种植生产合作社由常德市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夏石春为法人代表,由32个农户组成。合作社实施进料、技术、制种、销售、价格五个统一。这可以优惠采购原料,按统一价格促进销售,生产技术又随时交流,有利于发挥农户积极性,促进产业的发展。

2、股份合作型。华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合作制。农民以土地和投工为股本,合作社以肥料、种子、技术为股本,种植户以生产为主体,合作社以蔬菜加工统一销售为主体,实现利益共享、互利双赢。

3、现代管理型。西湖管理区西洲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800万元,现有大小机械设备108台,大型拖拉机40台,联合收割机56台,插稻机12台。入社成员678户,机手及维护保养工7名。引进现代管理模式,入社678名成员选出代表组成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为权力机构,制订章程、规章制度、决定重大事项。选出理事会,理事长主持日常调配指挥。另设执行监事,行使监督职权。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

4、家庭主导型。西洲乡龙腾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戴恩美,棉麻公司下岗后,在原生产队承包15亩土地上修建栏舍,建了养猪场饲养母猪100头,2010年效益达80万元。西洲乡夏跃华创办的柑桔种植合作社,西洲乡卫红绿化苗木专业合作社等都以家庭为主体,以自己承包土地为基地,养猪、养鸡、种植葡萄、柑桔、苗木。这种合作社数量比较多,经营品种单一,规模小,用工少,平时以自家劳力为主,忙时雇用几个临时工。

5、租赁经营型。新月美农民合作社按500元/亩租赁土地200亩,生产蔬菜500吨。富民农民合作社租赁土地200亩种植蔬菜。孙旭朝的湘绿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租赁土地900亩,西洲乡福源农民生产合作社夏小元,租赁土地达1000亩,开发蔬菜制种,年产丝瓜、黄瓜、苦瓜7万斤,实现产值450万元。这些租赁型的合作社规模较大,产业化程度比较高。

6、龙头示范型。老科协会员龚陆生创办的富农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是东洲乡养殖业的龙头,人们说是西湖水产养殖的半边天。投资兴建名贵鱼养殖基地,为农民提供种鱼苗和养殖技术,帮助周边农户共同发展渔业生产。刘劲松创办的华中农民合作社,自主经营蔬菜200亩,为附近农户作示范,带领租赁户共同致富。此外,新月美农民合作社、富民蔬菜生产合作社、春美食用菌生产合作社、西洲乡农机服务合作社、春晓鳝鱼养殖合作社、湘绿蔬菜水果合作社等都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合作社,为农民做示范,为合作社做样板。

三、农民合作社功能与作用

西湖区农业合作社的建立,提高了我区农村发展的活力,促进我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促进我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过去西湖种植业主要是水稻、棉花,随着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增多和肥料、农药机械成本上升,农业效益低下。党委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调整农业结构。合作社的建立,农业产业向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转轨,大部分种植蔬菜水果、食用菌、棉花。上个世纪,90年代西湖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面积达5.89万亩,2010年后逐步转向种植高效的经济作物,面积减少到3.51万亩,而蔬菜、棉花、水果、食用菌的种植面积扩大到8.73万亩,农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

2、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进程。农民合作社多在原有的蔬菜种植大户、制种大户、养殖大户的基础上建立的,通过合作社建立,规模扩大了,产业发展了,效益也得到提高,脱贫致富的步伐得到了加快。同时,合作社为社员、周边农户,推广技术作出样板,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了周边地区共同致富。春晓鳝鱼养殖合作社在刘红旗的带领下,全村60多位农户都从事鳝鱼养殖,全区的鳝鱼养殖都集中到了春晓村,春晓村成了鳝鱼村。因为有了鳝鱼养殖,春晓村也成了富裕村。龚陆生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先后安置12名特困农民,使他们掌握养殖技术,脱贫致富。他还免费为15户特困农户提供优质鱼种苗,与他们签订销售合同。2010年该村年收入过1万元的达30余户,人均纯收入达2050元。龚陆生还在2001年带领30多个劳力到桂阳县开发养殖基地,经过两年的经营,在桂阳建设拥有名贵鱼繁育场133公顷,成鱼养殖基地667公顷,珍珠养殖示范场400公顷的全省最大综合养殖基地。不到2年,桂阳县有1200多名农户涉及养殖,全县水产养殖获得8000万元以上的效益,使桂阳富了一大批经营户,带动了桂阳养殖业的发展。郴州市移民开发局为此奖励龚陆生1台越野车和1台货车。

3、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西洲乡西洲村夏延来创办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服务不但遍及整个西湖区,而且连周边乡镇都提供服务。合作社农业机械品种齐全,功能齐备,水田旱地犁田、耙田、插秧、收割、运输,挖沟填土都是机械化操作。我区现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4、加快了土地流转,发挥土地效益。土地承包后,不少农户外出打工,他们将土地出租给合作社。有的以自己的土地作为股金加入合作社,成为合作社成员,使土地向合作社集中,向规模生产集中,这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的效益,也加快了合作社的产业化、规模化的进程,达到了互利双赢。

5、维护了西湖的稳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致富,更促进了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西湖是我省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以往是条件艰苦,农民贫穷,矛盾复杂,社会不稳。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使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家庭和睦,社会稳定。

四、问题与不足

农业合作社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西湖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西湖农民脱贫致富,推进了西湖农业现代化进程。但我区合作社还处于发展阶段,少数合作社制度还不够健全,管理还不够规范,产业化程度还不是很高,有规模的还不是很多。各级对农业合作社的管理还有待加强,合作社一些具体的困难还有待得到解决。

五、意见与建议

为促进农民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建议几下几点:

1、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要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的宣传,提高对农业合作社意义的认识。要进一步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让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家喻户晓。要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帮助解决合作社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信用社小额贷款难的问题,合作社产业基地使用三相电的问题,道路运输问题等。西湖排灌的主渠道,多年未能疏浚,杂草丛生,污染严重,对周边池塘和浪耙湖一带的渔业养殖影响严重,请有关部门协调予以解决。

2、要抓好典型的农业合作社的扶持、培育。新月美、富民、富农、华中、湘绿、春晓、西洲乡农机服务等合作社相对形成产业规模,他们添置了较为先进的设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又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对这些合作社要加大帮扶力度,要宣传总结表彰他们的成功经验,让这些典型的合作社做大做强,起示范榜样作用,带动我区合作社的全面发展。

3、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技术培训。我区现有社保局的劳动就业培训,移民局的移民子弟技术培训和农经局的农民教育培训,他们都举办过多次农业技术知识培训,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起了很好的作用。为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建议建立统一的培训机构,实施统一的管理,统一的计划,形成合力,以便更有效的利用培训资源,发挥培训效益。

4、加强酉港河沿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酉港河水产养殖经济带。酉港河全长12公里,水深3.5米,为我区天然水产养殖基地,沿岸现有7个村,东洲乡有新兴村、新港村、九狮村、春晓村,西洲乡有田园村、建湖村、永安村,人口近1.5万,集中了全区大多数水产养殖合作社和养殖专业户。田园村有富民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甲鱼大王夏雨),新华特种水产合作社(夏新华),宏兴水产养殖合作社(张人浩),网箱养鱼大户夏东山(省劳模)。新兴村有富农特种水产合作社(龚陆生,省劳模);春晓村有春晓鳝鱼养殖合作社;九狮村有九狮水产养殖合作社(谢建新)。酉港河沿岸网箱养鱼达8000口,2010年产鲜鱼1900吨,产值达2000多万元。水产养殖是我区高效增收的产业,脱贫致富的产业。建议与汉寿酉港乡协调,加强对酉港河水产养殖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对酉港河沿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条酉港河沿岸水产养殖的产业经济带,共同建造西湖与酉港的友谊河、富裕河。

5、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组织的管理力度。要组织合作社的领办人学习中央省市关于建立农民合作社的有关文件和精神,完善合作社管理制度。每年由农经局会同工商局、开发办,对合作社的运作进行年度检查。对有名无实、管理不规范的限期整改,促进农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6、增强技术力量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指导。我区原有的高级农业技术人员都已退休,现农业技术人员缺乏,这与当前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很不适应。建议公开招聘农业院校适合我区产业发展的毕业生来我区工作;派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骨干去农业院校培训深造;做好农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对在农业技术岗位上有贡献的技术干部晋升职称等,为我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领导和支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