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遏制山区水田抛荒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2015-05-06 信息来源:桃源县老科协 【字体:

 

 

笔者曾经听到句戏言:“政府年年拿钱奖荒田”。这,确是一个无争的事实;戏言是对我们农村工作的同志不问农事、熟视无睹的辛辣讽刺。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山区农村“打工族”的队伍不断壮大,每年过完年青壮年劳动力不论男女甚至举家就一拨一拨潮水般地涌向外地打工挣钱,田里很少有人问津。不管走到哪里,一般都只剩下几个老爹老妈在家养老或带养孙子,吃粮几乎是清一色的“商品化”。他们的帐既简单又明了:在家插田,一个工顶多只能收获百来斤稻谷,除去生产成本,也就百把块钱的收入,如果遇上灾年,则是汗水白流,且农闲时间又缺乏生财门路;而外出打工,工资高的一天能换百来斤大米,低的也不比种田差,并且早涝保收,一年四季有钱拿。正因为打工比插田收益合算,近几年来盖新楼房的多了,买小汽车的也多了,有的还在外安家定居了,人们的生活比以前更潇洒了。

其实,留守在家的老爹老妈中也不乏身体尚可的勤劳之人,山区本来就人多田少,他们不忍心让老祖宗历尽艰辛为子孙后代开垦的良田就这样任其荒掉,可要耕种却又力不从心——用牛耕,长年累月看牛缺少人手;用机耕,由于山区的田丘块小,分布散、梯田多,机械转点十分费力,即使是上丘到下丘也得抬。再者,如果只有少数几块田插稻,病虫害锐不可挡,导致生产成本更高,只在附近田里种点旱粮和经济作物算了。凡此种种,插田只好逐步作罢。这样一来,荒田现象就越来越普遍了,别说偏远的田、“天水田”和冷浸田,就是近处的田、保水田和日照好的田,也有不少杂草丛生。近年来农资商店杂交稻种的销量每况愈下就是佐证。老人们时常交谈,无不忧在心头。

上述荒田现象,绝非个别。据笔者了解,地理条件相当的其他山区乡镇也同样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建议:县乡(镇)政府和农业部门对山区水田抛荒情况应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调查,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笔者以为:一是要进行耕地微调。此前最末一次调田是1995年春进行的,距今已经整整20年了。20年来人口异动情况是较大的,很有必要进行一次微调。二是据实发放补贴。政府给予的种粮惠农补贴应该一年一定,据实发放,切忌一劳永逸按原分田面积发放,以免产生副面效应。三是要鼓励实行改制。鼓励农户在远田、差田上植茶、种药、栽竹等(但不宜栽植树干粗大、根系发达的杉树),并比照实行退耕还林奖补政策。四是要征收耕地荒芜费。对既没插稻,又没种植旱粮、经作或实行改制的荒田,可以向承包户征收荒芜费或另行发包。

 

                    桃源县老科协西安镇分会   刘亮初

                          

分享到: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