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基层文化 打造文化强区
繁荣基层文化 打造文化强区
常德市鼎城区老科协
近年来,在鼎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文化工作一直处于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但与中央要求比,与基层群众对繁荣基层文化、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比,我们的基层文化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当前基层文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动力不足。从深层次上看,在对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指标上,文化事业考核缺乏硬性指标,导致文化事业发展的“原动力”不足,基层领导对抓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文化事业发展的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瓶颈因素。
二是经费保障不足。近年来,区政府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虽有所增加,但仍严重不足。中央财政为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下拨2.5万元免费开放经费,同时要求省、市、区配套2.5万元,但至今未配套到位。中央财政到位的2.5万元,真正用于文化事业的乡镇也不多。区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一直沿用2004以来的年均8万元的标准,远远达不到上级规定的人均藏书1.2册的要求。
三是专业人才匮乏。全区32个乡镇文化专干大部分都是兼职,长年担负着行政事务,阻碍了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区文化馆文学创作、多媒体操作等专业人才缺乏。由于从事民间艺术经济效益低、学艺时间长,导致年轻人不愿学、不想学,传统民间艺术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四是行业监管缺位。一方面监管乏力。当前我区农村演艺市场主要以乡镇文化站管理为主。由于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加上个别文化站工作人员本身缺乏管理经验和业务知识,乡镇文化站很难履行好管理职责。另一方面节目质量有待提高。据了解,农村演艺市场接待的大部分是个体团队,演员没有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个别团队甚至靠煽情的虚假广告、庸俗的低级趣味表演招揽观众,造成不良影响。
二、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树立文化是“软实力”的观念,把发展文化事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在将基层文化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同谋划、同落实、同考核。要把文化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区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文化投入的比例。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基层文化事业,建立财政和社会资金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以现有的机构、场所、设备等为依托,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以文养文”,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三是强化队伍管理。一是要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区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等文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文化专干,做到专职专用。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和民间文化团体的培训指导,纳入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切实提高业务水平。二是要加强人才引进。建议区委、区政府尽快出台文化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植民间演艺团体面向艺术院校引进专业人才,通过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和比赛,不断培养和发现艺术人才。在新招考乡镇公务员和选拔大学生村官时,注意选拔一批有艺术专长的人才,充实基层文化骨干队伍。三是要提高待遇,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基层文化工作者,激励他们奉献基层文化事业。
四是加强阵地建设。一是要不断完善现有阵地的管理。充分发挥区文化中心的龙头作用,大力支持乡(镇)、村建立群众公共文化活动场地,为城乡居民健身娱乐提供必要条件。二是要以草坪、尧天坪、周家店等文化重镇为阵地,打造一批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镇。要充分挖掘石板滩、尧天坪等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把鼎城老区建设成为农村文化的亮点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三是要继续抓好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各类协会等载体建设,为推动基层文化的发展搭建平台。
五是丰富活动内容。我区基层文化经过多年来发展,积淀了不少民间艺术珍品,如周家店镇吹打乐、尧天坪镇龙狮、斗姆湖街道腰鼓、草坪镇歌舞等,要对这些优秀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重新挖掘和整合,充分发挥民间文化的独特资源和优势,培育和打造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要创新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积极组织、引导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如早晚的群众健身、舞蹈等,各单位要整合资源,为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同时,要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建立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活跃有序、健康繁荣的文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