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老科协2015年工作总结
主动适应新常态 尽力再做新贡献
桃源县老科协2015年工作总结
-年来,我县老科协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老科协组织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上级的要求,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广大会员的聪明才智,主动适应新常态,尽力再做新贡献,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完成了年度计划,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保健科普热潮高涨。一年来,我们继续把“保健康” 作为首要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了保健科普蓬勃发展。一是坚持“四自”原则,落实基本要求。遵循自我保健、自然疗法、自愿参与、自觉坚持的“四自”原则,实现了“每个分会办有自我保健培训班、每个会员学有自然疗法养生项目”的基本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全县40个乡镇老科协分会、17个县直分会和4个产业分会,年内总共举办自我保健科普培训班132期次,受训者达3000余人次;1700余名会员,除部分因年事较高或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日常锻炼外,其余80%以上的会员坚持练有2项以上自我养生健体项目。二是实行多措并举,营造保健氛围。县老科协加强了与县老保协的联系与配合,重点提供了服务和辅导,基层分会侧重抓了培训和推广;积极开展了保健期刊征订与发行工作,《中老年自我保健》期刊订阅达到1818份; 以泥窝潭乡岩溪寺村为试点,开展了“百岁健康村”创建工作 。三是创新活动方式,评选有奖征文。从4月中旬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利用5个多月的时间,开展了一次自我保健有奖征文活动。活动围绕“我与健康同行”这个主题,采取理论探讨、心得体会、意见建议、诗词歌诀等多种体裁,鼓励会员踊跃投稿。到9月上旬止,收到应征文稿43篇,作者均在65岁以上。85岁的会员李光前老人一人投了三份稿。9月底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征文1、2、3、4篇,分别给予300元、200元、150元和100元奖励,并将获奖征文汇编成册,增发一期《夕阳建述》会刊。
二、技术示范效应明显。县老科协及各分会主动作为,在开展科技服务、科技咨询、科技创新、科技研发和科学养生(五子登科)过程中,紧扣服务“三农”,助力增产增收,突出了农村实用技术示范这个重点。一是富硒水稻种植示范面积超去年。县老科协在继续依托兴隆米业抓好漆河镇曙光村2000亩富硒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的同时,今年主动与泰香米业联系,在枫树乡回维新村创办了2000亩富硒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此外,县老科协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在剪市镇岩板潭村创办了500亩富硒水稻种植试范片,漆河、陬市、三阳港、泥窝潭等乡镇分会也创办了百亩以上的富硒水稻种植示范点。二是楠竹“春笋冬出”示范标准超去年。楠竹产业分会按照市县老科协要求,今年继续把“春笋冬出” 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作为楠竹低改的重要抓手,指导芦花潭乡向阳村14组的省定林业科技示范户周泽仁,提前准备,做好安排,不论是场地的选择和整理,老竹的留存和祛除,还是覆盖物准备和相关数据的记载,都比去年抓得主动,抓得规范。三是农作引种观察示范品种超历年。青林乡老科协分会会长、高级农艺师江克平,多年来坚持把外地名优特农作物品种引进来,在县老科协农林科技引种观察园种植,进行对比试验。目前试验种植的品种多达17个。试种品种创建园以来最高纪录,其中属于今年引进种植的试验品种有:沈油杂202、辛椒12号、白沙山药、人参黑米稻、越年再生稻(懒人稻)等5个。
三、调研建言成果丰硕。县老科协及各分会紧扣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桃源这个主题,就领导交办、群众反映以及社会舆论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今年来先后组织专题调研32次,召开专题研讨座谈会70多场,形成调研报告26份,提出意见建议135条,有力地促进了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围绕县城建设管理展开调查。7月上旬,第一会长魏国超、会长艾新国等就县城建设与管理进行专题调查,并将调查报告分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提出了坚持规划引领、完善配套设施、推行精细管理、深化市场运作、强化保障措施等5条建议,引起了领导高度重视。二是围绕农村土地流转跟踪调查。各乡镇分会联系农村工作实际,深入解读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紧扣土地流转工作开展了调研建言活动,形成专题报告11个,提出建议52条。架桥镇老科协分会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行为不规范、机制不完善、认识不到位、需求不强烈等问题,及时向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了宣传引导,创优环境;搭建平台,规范流转;强化评估,规避风险;健全机制,推动发展等4条对策建议,促进了全镇土地流转平稳发展。三是瞄准社会舆论热点及时调查。主要是抓住国土管理、土地经营、环境保护、粮食安全等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形成了《桃源县沃土征程调查》、《桃源县农作物清洁生产的调查与思考》、《遏制山区田土抛荒势在必行》等一些调研成果。今年6月,热市镇分会组织会员对部分镇属工业进行巡视当查,针对个别企业忽视环境整治的问题,及时向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了强力整治环境汚染,共同建设美丽热市的专题报告,促进了全镇环境整治和保护的常态化。
四、维稳促和招数得当。县老科协及各分会始终遵循“尊重上代、团结同代、关心下代、维护当代”的原则,把维护大局稳定作为应尽义务,为创建“平安桃源、和谐桃源”贡献了微薄之力。一方面,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围绕深化关心下一代思想教育,大胆探索、综合协调、科学安排,尝试推行了教育主体多元、教育内容多种、教育方式多样的做法,推动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以及安全教育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另一方面,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具体形成了“三个三”的教育示范机制。在进一步发挥县老科协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团作用的同时,以人大、教育、公安3个县直分会为主体,上好法制、道德、安全等教育示范课;以教育、司法、安监等3个部门为后盾,建好法制、道德、安全等教育示范学校;以漆河、泥窝潭、盘塘3个乡镇为基地,深化“大手牵小手”主题活动,办好法制、道德、安全教育示范样板。
五、创建活动步伐稳健。继续参与推进“美丽乡村”、“ 文明村组”、“ 完美社区”、“ 生态小区”等文明创建活动,为推动县域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步协调发展贡献力量。一方面,继续推行“四合一”(村级老科协组织创建、健康长寿保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富硒农产品种植) 综合试点。巩固提高原有试点,使原有典型更加充实完美,涌现出了泥窝潭乡灵雨寺村、漆河镇铁佛寺村、盘塘镇朱家港村、架桥镇祠堂岗村等一批先行又先进的综合试点单位 ;因地制宜创办新点,把综合试点办得更具特色,涌现出了泥窝潭乡岩溪寺村、漆河镇黄婆店村、仙人山居委会、漳江镇纺城路居委会、观音巷居委会等一批后来居上的综合试点单位。另一方面,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各乡镇分会及农业、林业、水利、发改、交通、粮食等县直分会,自觉践行“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创建要求,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并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县农业分会会员、县农业局农环站特邀顾问、享受国务院特硃津贴的老专家、省老年科技精英周瑞华就其中的突出代表。去年2月,周瑞华老人不顾年事已高,主动向县农业局领导请缨,参与该局在陬市镇三里铺村进行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试点。得到同意之后,她不论天晴落雨,朝去晚归,全身心投入。在村里,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帮助做思想发动工作,还参与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促进了该村建设顺利推进。凡到该村参观的无不被邹瑞华老人那种“钟情事业、倾情奉献” 的精神所感动。
六、时政学习措施落实。为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引导会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深化“争创学习型分会、争做学习型会员”活动,主要落实了三条措施。一是会议指导。利用召开工作例会的机会,从内容到形式,就时事政治学习作出框架式安排,提出原则性要求。二是资料辅导。就是为集体学习和会员自学提供学习资料。年内收集相关文件资料,编印了《会员读本》300本;利用会刋转载了《习近平论“三严三实”》200份。三是典型引导。注重搜集时事政治、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学习的相关信息并加强反馈,坚持以《夕阳建述》会刊为载体,总结推介、综合报道时政学习方面的动态和事迹,有效地增强了做好老科协工作的正能量。
七、日常运行机制完善。一方面,“八有”基本要求进一步落实。由于年终考核得以强化,桃办[2012]10号文件规定的有领导、有专人、有场所、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有典型、有考核的“八有”基本要求落地生根,全县各级老科协组织真正成了老科技工作者之家,老科协队伍不断充实和壮大。另一方面,日常工作运转进一步规范。向领导反映群众呼声、给会员通报政情动态、为群众提供科技服务已成常态;当年开展评选、下年实施表彰”的办法得以持续。今年,除了评选老科协工作先进个人外,还开展了评选“崇德行善”的好会员活动。到目前为止,总共报送“老科协工作先进个人” 和“崇德行善”的好会员事迹材料25份。
Power by YOZO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