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刻木山村
走进刻木山村
6月26日,县老科协、甘马片组的乡(镇)老科协会长一行十人,在码头铺镇老科协会长黄德军的引领下,踏访镇老科协的联系村。从镇政府出发,约三公里车程,到达慕名已久的码头铺镇刻木山村,进入村道,一座高大的牌楼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刻木山村”四个大字,走进原木古朴风格的牌楼后,纵伸20余公里4米宽的整洁村道沿山环绕。在村部与该村县人大代表支部书记廖双全会面,55岁而浓眉大眼身板壮实的他,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对这山充满无限期待和信心。
该村位于刻木山西坡,与临澧官亭乡、石门新铺乡毗邻,山峰海拔503米,全村15个村民小组、3150人,有生态林5000亩,由20名护林员管护,村集体所有的这片森林,已封山育林23年。目前,杉树、松树、混交林树木参天,有一种置身于风景名胜区的感觉,仿佛进入到了一座天然氧吧。一路上,给人传递着一种理念——种树是种财富,种发展,种环境,种健康,种文化,种历史!全村集雨面积9.63平方公里,水田面积21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确定为省级生态林名符其实,已形成了春季鸟语花香,秋季硕果累累的景观。
村内有三座小二型水库,12口当家堰塘,由2000米沟渠灌溉着2000余亩良田而旱涝保收。有可供3000人饮用的自来水厂和供3000人基本卫生服务的医疗点,8年来水泥硬化的21公里主要村道,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生活。全村868户,已有830户建起了小洋楼,农民增收,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为适应形势发展,产业规模化,是该村从实际出发着力发展水果产业和林下养殖的大胆尝识,由此组建了三家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已形成优质水果2800亩,其中柑桔1200亩,纽荷尔脐橙700亩,香桃700亩,柚子、板栗、柿子、李子200亩,三家合作社去年销售收入达1570万元,为村级集体创收15.3万元,做到了村服务,富会员,民增收的目的。
刻木山香桃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5月,由298名会员户种植面积达700亩,年产香桃300万斤,该品种以香、甜、脆、果实香气浓郁为内涵,以果面玫瑰红色、有花纹、核小、肉厚、肉色邹红、肉质脆嫩、汁多味纯甜为特点,产品远销辽宁丹东、抚顺市、北京昌平大市场。
2013年6月成立的刻木山纽茶尔脐橙合作社,因此水果肉质细嫩而脆,化渣多汁,可食率达73%—75%,外观美,肉质优、品质上乘而小有名气,212户种植的700亩面积,年产脐橙350万斤,产品畅销广州江南、下桥市场、广西南宁、江西南昌等地。
刻木山黑森林下土鸡专业合作社独具特色,是澧水流域特有的土鸡品种。具有体形较小,呈现长方形,体质结实,羽毛蓬松等特点,一般母鸡体热处理2千克,肉味鲜实,肉质优良,2013年6朋成立至今,已发展会员248户,在果园下散养,每亩果园养殖250只左右,去年合作社销售4500羽,销往长沙、常德及周边县市乡镇,为林业复合经济发展探索了一条增收致富路径。
一路参观、一边欣赏、一边体验,看到了一幅新农村建设的美丽画卷。返回村部会议室,5名村干部在村办公室按部就班,周一至周五村干都集中在村办公或下组处理事务,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廖书记还在交流时专题谈起了建立两个联谊会的感叹。一是澧县、临澧、石门三县交界处的12村成了“三县联谊会”,目的是平安创建、解决纠纷、调处矛盾、发展产业,每两月或季度交流联谊一次。2008年由廖书记牵头成立并出任会长,此举被湖南新闻、央视2频道节目予以专题报道。目前,又在甘码地区成立了12村产业推进联谊会,旨在调研、考察的基础上,为每村寻求一条“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使大山深处的邻里村庄都变得更美,农民更富,构画一幅农村建设的广阔田园美景。
澧县老科协 杨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