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工作情况汇报
2014年工作情况汇报
澧县老科协会长 姚大曰
2014年9月18日
今年,澧县老科协确立了“三型一体”的建会目标,继续遵循依法办会(上路)、民主办会(上劲)、科学办会(上色)三步走的办会主线,瞄准时代要求,依据自身特点,研究部署新一年创新办会的方针与措施。经过努力,“五个创新”纷呈马年:学习氛围强劲,班子图强奋进,队伍弘节励志,服务连接实体,科技提升档次,活动有声有色,使老科协这一夕阳事业烧满红霞,绽放光辉。
一、创新领导方法,打造团结和谐的老科协团队。我县老科协现有会员2408人。以13人的常务理事会作为县协会的“火车头”,其工作力推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机制创新。以此为基准推行三项基本制度,确保协会固本强基,团队精干兴旺。一是分工负责制度。“双创”作为县协会的工作主轴,即创先争优、创建基地,为2个会长总揽。撑起主体工作的保健、科技、组织、宣传即“四个轮子”,由三个副会长和秘书长各领一块。会长办公会、常务理事会、基地创建调度会、理事会分别在一周、一月、一季、一年召开一次,雷打不动。分工负责办会制,分合相济、张驰有度,成为依法办会、按章理事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二是片会学习制度。全县乡镇老科协和县直分会共编为七个片会学习小组,由七名县常务理事担任片会学习组长,一般每季度组织一次学习,由组长决定召集,县协会派一名副会长参加。轮流当东的单位,先对自己的老科协工作认真梳理和准备,几名主头莅临指导,这是对老科协政治生态的一种打造。片会开展专题座谈、选点参观、调研组稿等活动。这种片会制实际上具有相互影响、交流学习两种平台功能。三是年会表彰制度。每年理事会年会,肃穆隆重,回顾总结,部署来年。拿出1~2万元,对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协会和个人进行评比表彰。三项制度,整合了来自不同单位的老科协班子成员潜能互补、永结同心,象“火车头”带领老科协团队唱响“黄昏颂”。
二、创新活动方式,增强老科协活力。如何使庞大的老科协队伍“活”起来,我们以“三招”来破题解难。一是领导班子实行分工负责制。首先,吸纳基层负责人为班子核心成员。去年年底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13名常务理事中,有7名为基层协会负责人,他们都是有开拓力、影响力、号召力的乡镇协会会长,我们明确他们为周边几个乡镇老科协的片会召集人。然后进行合理分工,会长揽“双创”大事;副会长按保健、科技、组织、宣传各领一线;常务理事每人分管一个片。做到大事独揽、线片分管,协会有事,各方去办;办事有决,不离原则(这里的原则,指活动不超越章程规定的范围)。改变了过去事事处处一人坐庄的局面。二是要求片会召集人自主决策、慎时度势开展活动。一般以工作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轮流在片属某个乡镇开展片会活动。常务理事敢于担当,使片会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三是让片会成为创优争先的平台。片会所在乡镇,党政、人大、政协的主要负责人一般都亲临会场,气氛热烈,情感交融,表示对老科技人员的尊重,传递对科技送来福音的期待,使有为、有位凸显在片会中。老科协的政治生态环境更加豁达、敞亮、无限,老骥伏枥有了用武之地。一年来,老科协在全县范围内的活动是星火燎原,此起彼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今年开展7个片会活动后,典型涌现,士气高涨,已成为经济发展加速增效、城市建设扩容提质、社会管理规范创新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四是把延伸拓展村级协会组织作为扩大科技辐射、惠农致富的突破口。澧阳片的10个乡镇街道,今年村级老科协组织已发展到50%,全县由去年的120个发展到230个,村老科协活动小组,一般6—8人,都是科技示范户,规模近乎一个班。澧阳镇老科协皇山村活动小组,组长加会员6名,都是62岁以上的种田能手。其中:一名12亩的种稻能手;一名9亩的千株千斤种棉示范户;一户11亩水面的立体养鱼大户;一名7亩的葡萄户;一个千头养猪大户;还有一个6亩的花卉种植户。他们都是科技致富的示范户。
这样一个示范班,理顺了科技入户途径。政府召开农业技术推广会,先召集这些老科协会员,再由他们去示范带动、传授推广,一改过去会议普遍号召为现在到田到户指导。这样一个示范班,当起了政府驾驭市场的智囊团。致富的产品信息和市场行情变化,无一逃过这些精明的会员,他们不断采用新技术,把科技转换成生产力,靠科技变财富。
三、创新服务模式,扩大老科协的影响力。抓基地建设,服务三农,实体建设大有来头。“科”字当先是老科协工作的“命门”。科技服务三农前途无量。打造服务基地是老科协大展身手的最佳舞台。根据这一逻辑关联,我们注重:
1、锤炼老专家服务队。我县老专家服务队今年扩大到12名成员,涵盖8大领域。乡镇3、5人组成小分队,与县服务队一道,组建成30多个近百名老专家参加的专家小分队,梯层开展生态农业科普活动。盐井镇老科协副会长刘佐明、秘书长蒋谋军牵头组成的4人专家小分队打造生态农业示范,栽种500亩苹果柚,成为全镇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2、建成16个科技服务基地。含“富硒水稻示范”、“紫色稻开发”、“湘花黑豆”示范、“油橄榄引种和扦插繁殖技术”等8个攻关项目。他们与科技、农业、畜牧等部门的科技人员或联手、或配合,实行优势互补,进行多个课题研究,同践惠农目标。如东乡老科协发挥中坚作用,在15500亩的9公里花卉走廊中,9名老科协会员成为合作社的技术骨干和样板示范户,使花卉走廊成为一道惠农风景线。
3、积淀“长高广”的服务质量。即持展长、价效高、幅射广。如梦溪镇老科协常务理事彭光坤,在国家2000年提出实现城镇化宏伟战略目标之后,看到湘鄂边界零散分布的绿化苗木,便于2001年成立树大园林公司,迅速地抢占了城市绿化苗木需求的可观份额。后看到城市绿化急需自然的多种色彩装饰,继而在2008年以巨额投入,进行本属灌木的红继木实现乔木化的攻关,2010年成功并获得专利证书,填补了国内外最佳彩叶乔木树种的空白,从而更进一步占领了城市绿化需求的制高点。公司的兴旺使湘鄂交界广袤的荒坡闲土被利用,周边六个乡镇几百农户参与开发,面积达3000多亩,每年获工资200多万元。预计2015年红继木成品苗木上市时,产值能达9个亿。可谓持展长。又如:县老科协常务理事文振昌,是营林高工,在全县营竹工程的推进中,大母竹移栽成本高的问题凸显。他和他受聘的城头山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的团队一起,进行实生小母竹移栽与大母竹抬移的造林对比示范。结果,荒地垦复、移栽开壕、种苗运输、基肥用量、栽后用水等方面的成本,实生小母竹要低83%,而且发笋率、成活率均在95%以上。以开发林木业为主的乡镇看到竹木基地建设大有来头,大有盼头,两三年植竹近万亩,和原计划大母竹移栽比,减少成本近1200多万元。现在,又集中精力攻克油橄榄。可谓价效高。再如:县理事王本祝,是全县数一数二的植棉”强人“,受聘于常德兴地棉种公司。他与22户本乡棉农连成经济实体,以连片的2500亩棉地为基地,推广千株千斤”兴地棉“种植技术。近两三年,先是在邻近的洪湖片区的五个乡镇向外推广,接着波及到澧阳平原棉区。共计22个乡镇10万农户通晓并推广他的植棉技术。他摸索出来的独特的防治盲蝽象的技术,通俗实用,在全常德推广,助推全市植棉高产已是有口皆碑。可谓幅射广。继他们接踵而上的老科协会员全县已不下70余人。
4、依靠实体经济体现科技服务效益。科技服务效益是老科协存在的强大生命力。澧南老科协服务于蚯蚓造化有机肥技术,该技术既环保低耗,又节能高效,让农民获利率高达80%,占地仅3亩场棚、投入约3万元,就能创年收入20万元;九垸乡老科协的严立仁推广仿野生养鳖,更是把养殖效益提升近20个百分点;柑桔分会长张显芬推广柑桔大实蝇防治技术,使柑桔卖价上升了1—2成。我们还把一批效益高的技术,编印成《澧县农民实用技术汇编》一书,含稻、棉、菜、鱼、药、果等7大方面,近万字,印刷1000本,现已全部免费发送到乡镇,促进科技向生产力的尽快转化。我们还在乡镇老科协点村、基地进行大型的巡回科技讲座,全县建科技科普讲师团31个,举办技术培训班50期、科普讲座报告会17场,发送科普资料14600份。会长亲自主持科技示范调度会2次。老科协会员创办的经济实体如雨后春笋,领办、联办、协办方式多样,可谓也是老科协建功立业的不争实绩。建一批基地,兴一方产业。老科协旗下已拥有85个经济实体,晓有名气的专业生产合作社也有8个,家庭农场已初显端倪。它们就是老科协的技术服务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最好证明。
5、会长给力三农服务。年初,会长姚大曰亲自部署农业分会在中武乡桐车村的千亩高产水稻示范基地,用富硒“包装”绿色水稻,1500亩富硒水稻丰收在望;今年7月,市县两级老科协会长钦时中、姚大曰联手服务农民企业家皮正新,实行大棚种植富硒有机蔬菜的探索;今年8月,澧县老科协会长孟凡英、姚大曰与石门老科协会长周其桂联手,打通石门蔬菜市场,为澧澹街道老科协400亩蔬菜基地近500万斤遇冰辣椒解决滞销问题,每斤销价提升3角,为辣椒农户挽回损失150多万元。会长们的亲为服务获得良好口碑,既鼓舞了服务的老科技工作者,又扩大了老科协的影响力,更做出了科技服务的典范。
四、创新保健机制,提高会员的健康水平。促保健升级,激活群体,养生保健蔚然成风。“科”是人文智慧润育的结晶,“老”是自然规律造就的结果。避让“老态龙钟”,守望“返老还童”是老科协立足兴旺之本。为此,今年落实七个措施,即:一本杂志、一个讲师团、一次体检、一场交流、一项健身术、一次评选、一个推荐。启动五大活动。一是由基层发起,全面开展学刊用刊保健经验交流活动。老科协各级组织层层举办、人人参与。讲出保健“秘藉”,燃起幸福激情;讲出养生“经典”,授用惠及四方。二是由基层约邀,组织专题养生保健讲座活动。县老科协挑选协会内部的医疗专家组成县自我保健讲师团,巡回到各基层协会,现场面对面的释疑解难,对养生保健正确导向,避免不辨功能的“滥保”,不明机理的“蠢保”,不清门类的“逆保”。三是由财政支持,组织会员健康体检。县财政已拨付10多万元,统一印制免费体检通知单,521名会员择时持单自行前往县级医院就检。四是由省市主导,推进长寿工程活动和“健康之星”、“健康老人”的评选活动,由于自我保健热情的激发,今年订阅《中老年自我保健》杂志达1104份,而且由专人投送或派车送达,对保健工作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五是由村老科协活动小组搭台,开展空巢老人心身保健活动。车溪乡老科协理事聂启焕,用自己的院房办成老人保健活动中心,免费供应茶水,阅报读书、听澧州大鼓、娱乐休闲,从而得到该村外出打工仔的信任和支持,捐款10万元。聂理事利用这笔捐款,又办起陶家村敬老帮困互助理事会,为280名60岁以上老人代缴个人医疗保险金;每人每年送慰问金100元,70岁以上200元,80岁以上300元,90岁以上高寿老人1000元。患病老人慰问探望,送温暖金1000元;让空巢老人有温暖,不寂寞,有快乐,不哀伤,有幸福,不失落,成为老人身心保健的俱乐部。
五、创新宣传体系,充分发挥网络办会的潜力。设网络平台,串活信息,打造“三型”你追我赶。为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老科协,建立网站、置身社会、塑造自我,县老科协今年把它作为强基固本的大事来抓。今年4月,投入3万元建设网站,聘请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当站长。由秘书长带队,参加市老科协举办7天的计算机培训班。之后,经过一番筹备,于6月5日举办全县老科协秘书长培训班开通网站。34个乡镇(街道)老科协和16个县直分会的秘书长组成澧县老科协编辑委员会和5人栏目编辑组。站长每天8小时到班,网上在线;编辑委员会50根QQ触角组成章鱼阵,5人栏目组每周进食一次电子件,经过消化加工,吐到澧县老科协网页8个栏目上。为发挥网络的集合、展示、辐射、启迪的特有功能,我们坚持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用最大的整理编辑能量应对送达的信息流量,让信息传输平台成为绩效展示的看台。县老科协成立信息编辑委员会,由2名会长任顾问,2名副会长任主任和副主任,聘请3名资深的文字工作人员任主编和副主编。同时举办老科协秘书长培训班,就稿件撰写和上网须知,由主编和副主编上辅导课。网站一经开通,便迎来了无数热心的读者。另一方面,合理设置栏目,让信息点击的平台成为工作比拼的舞台。网站设置有调研建言、人生感悟、会员风采、协会动态、艺苑信步、科普天地、长寿探秘共8个栏目,以利全面展示老科协的精神风貌、工作概况。8月31日止,收到信息稿件150篇,县网站登载103篇,市网站登载66篇,常德日报登载9篇,市老科协通讯登载10篇,省老科协通讯登载3篇。每收到一份信息稿件,每登载一篇文章,我们都与相关老科协联系一次、反馈一次,形成网络、电话、心灵互动,加强了全县老科协一体化建设。互联网容量大、覆盖广,办会要上互联网;网上媒体传播快,媒质省,宣传就到网上滚。办个网站,是老科协宣传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一个好平台。也是提高老科协影响力、服务力的好窗口。
纵观一年的发展,也还有顾此失彼的地方。主要是保健杂志发行工作还没跟上老科协会员的需求;富硒推广认识滞后于行动、思想徘徊、给力较慢;“四合一”的试点村量多质少典型不突出。这是我们下段工作要努力促使平衡发展的地方。还请领导多多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