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老科协2016年工作要点
在“十三五”开局的2016年里,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县委、县政府“推进新创业,建设新桃源”的号召为引领,根据省、市老科协的要求,结合县老科协的实际,坚持“保健康、兴科技、搞调研、促和谐”的总体要求不变,实行“联村、建园、办点、帮户”的工作方式不变,发挥“实用技术讲师团、医疗保健服务团、道德教育辅导团、文化艺术宣传团”的功能作用不变,推进“富硒、楠竹、油茶、茶叶”的科技服务不变,围绕老科协“正本清源,再做贡献;拾遗补缺,发挥余热;扬长避短,突出特点;抓点带面,创新经验”的发展取向,重点做好以下12项工作:
一、继续做好保健期刊的征订发行工作,确保会员人手一份;全面落实“每个分会办有自我保健培训班,每位会员学有自然疗法项目”的基本要求,真正把“自我保健、自然疗法、自愿参与、自觉坚持”落到实处。
二、积极开展“《我与健康同行》健步走”活动,县老科协在“老年节”前组织县直分会和漳江镇分会年龄在70岁以上、身体状况较好且自愿参加活动的老龄会员,集中到县文化体育中心举行绕跑道5圈(两公里)健步走活动,以此推动老科协会员“我与健康同行”健步走活动的全面开展。
三、引导会员实行娱乐养生,以“迎国庆·展才艺”为主题,组织会员采用吹、拉、弹、唱、演、跳多种形式,进行即兴表演,实行自娱自乐。
四、进一步发挥讲师团、服务团、辅导团、宣传团作用,继续开展送科技、送医疗、送法律、送文艺下乡活动,并采取“以会代训”形式,召开富硒产业流动现场观摩会,组织富硒基地乡镇分会会长进行现场参观学习。
五、在巩固发展原有油茶、楠竹低改高产和富硒水稻、油茶丰产等示范基地的同时,重点办好4个新的富硒产业示范点:理公港镇的“富硒之乡”、泥窝潭乡的“富硒优质稻示范片”、观音寺镇的“富硒农业观光园”、锦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富硒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六、认真总结“春笋冬出”的技术要点和操作要领,引导楠竹产业大面积推行应用,助力竹农增产增收,为贫困山村精准脱贫献计出力。同时,开展“沈油杂”202、819和越年再生稻以及富硒紫色山药特色农作物的引种试种,为大面推广摸索操作经验,提供技术指导。
七、紧密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扣县委县政府“推进新创业,建设新桃源” 的发展主题和“实施融城战略,主攻十大工程”的战略重点,联系四个产业分会和四个团队以及乡镇、县直分会的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搞好建言献策,每个分会年内至少形成一件以上的调研报告,作为向本单位和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的重要资料。
八、坚持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以及安全教育为重点,为创建“平安桃源、和谐桃源”献计出力。县直以人大机关分会、教育分会、公安分会为重点,乡镇以漳江镇、漆河镇、泥窝潭乡为试点,采取培训辅导、文艺演出、印发资料、广播讲座、墟场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与道德的宣传教育活动。年内主要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其实施办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辅导,把维稳促和与关心下代紧密结合起来。
九、实行学习外地经验与培育本地典型相结合,组织漳江镇、漆河镇和泥窝潭乡分会的会长与秘书长,前往石门县夹山镇参观学习,力争将这一乡两镇发展为“健康长寿推进乡、富硒农业示范乡、群众文化先进乡、老年科协模范乡”,并继续推进“四合一”村(居)试点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村级(社区)老科协组织和创建健康长寿村(社区)的成果。
十、大力宣传推介会员优秀事迹和先进典型,收集编辑成《会员风采点滴录》,弘扬老科协工作正能量。
十一、按照桃通〔2005〕20号和桃办〔2012〕10号文件精神,及时调整因行政区划与机构改革变更后的乡镇分会和县直分会的老科协组织,重点配齐配强会长和秘书长,全面落实有领导、有专人、有场所、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有典型、有考核的“八有”要求,切实把老科协建成老科技人员和老科协会员之家。
十二、认真筹备和适时召开县老科协年内的两次会议:上半年召开理事扩大会议(老科协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市老科协石门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16年全县老科协工作,并通报表彰关心支持老科协工作好领导、崇德行善好会员、老科协工作先进个人;下半年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修改完善《桃源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章程》,提前进行县老科协的换届工作。
2016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