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省市动态>详细内容

关于赴湘南考察油茶产业经验的汇报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3-07-09 信息来源:桃源县老科协 【字体:

  关于赴湘南考察油茶产业经验的汇报与建议

 

  我县老科协会长魏国超在常德市老科协第一会长钦时中带领下,与油茶面积较大的相关县、区老科协及市直老科协分会负责人和两个油茶企业总经理等一行16人,从6月13日至18日,对永州市的祁阳县、零陵区和郴州市的桂阳县、永兴县复兴发展油茶产业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座谈访问。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看亮点

  永州、郴州两市是油茶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分别拥有油茶林面积290万亩和270万亩,也是历史上油茶总产量较多的地市。我们实地重点考了永州市祁阳县三口塘镇丝塘村由港商开发的万亩新造油茶林基地、永州伊园科技有限公司万亩新造油茶林示范基地、零陵区黄田铺镇社塘尾村万亩新造油茶林示范基地、郴州市桂阳县国土整治工程万亩高效油茶林示范园、永兴县高亭镇源和油茶开发有限公司的3万亩高产油茶林基地等6个万亩新造油茶林基地。这些基地的油茶树,树龄均有4~5年,并已开始挂果采摘。永州市林科所的千亩高产油茶示范园和祁阳县林科所的260亩高产油茶园都已进入盛果期,亩产茶油超过100斤。此外,我们还现场考察了两个百亩油茶育苗基地,参观了“金浩”、“ 艮光”、 “林之神”、“ 宏润” 四大公司的油茶深加工和精加工的生产流程及产品。所到之处,我们的所见所闻,所触之感,见证了湘南油茶产业发展的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和大手笔、大规模、大样板。

  二、学习谈收获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活动,感慨万千,既更新了认识,又增长了知识,还拓展了见识。

  1、增加了新的认识。油茶是稀有特色资源的绿色环保产业,可持续永续利用的长效产业,潜力潜能巨大,发展前景无量。茶油不仅是绿色环保食品,更是优质有机食品,具有保健功能。作为优质食用油,它的价值超过橄榄油,人们需求极迫,市场空间广阔。油茶产业既能加快富民进程,又能振兴地方经济,还能提升民生健康水平,是“种一树管百年、栽一树创百业”的、多业、多能和多行领头的、多种效益融合一体的产业。因此,发展油茶产业应成为一项振兴经济、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

  2、找到了工作差距。我县的油茶产业开发工作与湘南的油茶产业开发工作相比较,差距在“三低”、“ 四小” 上,即起点标准低、科技含量低、组织化程度低;基地规模小、支撑力度小、龙头企业小、产业龙身小。

  3、学到了开发模式。永州、郴州两市开发油茶的主体模式有联户承包、大户承包、租赁合作经营、油茶专业合作社股份经营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科研院所”等多种。这些模式均可以借鉴和采用。还有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肯定和推介的“五以”、“ 五统一” 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即“以耕代抚、以机代劳、以养积肥、以短养长、以链增效” 和“统一租地、统一机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服务、统一品牌” 的模式,也可以借鉴和采用。

  4、明确了技术路线。根据永州、郴州两市的经验,新造油茶林要选定优秀生物种子——湘林系列作为接穗——采用营养钵(袋)育苗——苗床苗龄2~3年——苗高60公分以上——带土(钵或袋)移栽——移栽密度因地而定,每亩80~110株。3~4年挂果,5~6年进入盛果期。老油茶林改造升级主要通过低改措施,逐年进行垦复,不断增加劳务、物质和技术投入,实现提高单产增收。

  三、联想提建议

  我县拥有油茶林面积62middot;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4middot;8%,其中稀、疏、残林面积约15万亩,新造油茶林近2万亩(太平桥文源林业4000亩,漆河封火溶农业合作社1500亩,龙潭洛家坪冯金明1000亩,双溪口茶园村300亩,盘塘镇文源林业3000亩,热市镇金龙山村油茶合作社700亩),2012年全县茶油产量220万公斤,销售产值1middot;3亿元。主要问题是还没形成大产业,老茶林面积较大、产量(每亩6~7斤)很低;新造油茶林星星点点、缺乏规模;整个油茶产业科技含量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大型企业、公司进入系统开发和深度系列加工。老油茶林改造升级尚未上路,油茶林流转机制不活,资金、技术和劳力投入不足、有逐年萎缩和荒芜的趋势。学习湘南的基本经验,联想桃源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大做强油茶产业提出以下建议。

   1、走出认识上的误区,造成抓油茶产业的共识。当前,

   社会上不少人对油茶产业持有误识与偏见。认为油茶林是人栽天养的“低”、“小”、“少”经济林。“低”是指油茶产量低,亩产只有几斤油。“小”是指油茶收入是农村经济收入的小头、搭头戓零头。“少”是指油茶收益所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少。其实不然,只要经营管理到位,技术措施到位,亩产几斤油可以增加到几十斤甚至150斤以上,亩平收益100多元可以增加到数百元甚至数千元,全县茶油总产值可由现在的1亿多元增加到10亿元甚至上百亿元。油茶产业的潜力潜能通过裂变产生的能量不可估量。油茶经过精加工生产出的高档食用油,每500毫升价格几百元,是高档、时尚、理念追求的高端馈赠礼品。油茶的副产品茶枯、茶壳通过系列化深加工,可以生产出茶皂素、抛光粉、活性碳、生物农药、化妆品、饲料和多种化工原料等百余种产品。由此可见,发展油茶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意义。通过油茶产业的兴起,使之成为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经济、社会、生态、示范效应相并成的多产业、多效益的产业链。油茶林受《森林法》保护的立意,正是由于油茶的特殊地位、作用和价值所决定的。

   2、项目带动,“龙头”开发。

   利用项目打“擦边球”,把林业、农业、发改、农开、国土、财政等部门项目与油茶开发项目融合在一起,捆绑注入老油茶林的改造。搞活油茶林流转机制,通过大户承包、联户承包、联片承包、合股经营、租赁经营、买断经营等模式,逐年改造低产老茶林。发展新造茶林主要模式是利用优势资源、搞好优质服务、营造优化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全方位招商引资,充分调动大型企业和公司老总的积极性,吸引他们落户桃源,开发优质高产油茶林基地,开展油茶系列精加工和深加工。使全县油茶产业依托大项目,引进大企业,建设大基地,发展大产业,形成完善的市场+企业+农户+基地的油茶产业链。做到老油茶林不断改造升级,新造油茶林大基地不断发展。

  3、制定政策,强力支撑

   油茶是一项有一定周期、需要高投入,才能有高产出和高效益的产业。在技术服务上、项目融入上、资金投放上、社会投入上等等,都要有不同的政策、办法和措施予以保证,使油茶产业发展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各项工作做到持久性、稳定性、坚韧性,油茶产业发展才能做到有轨、有序、有恒推进

  4、强化领导,复兴油茶

   油茶产业复兴之路工程庞大、难度巨大、投入浩大、力度强大。这项工作除有主要领导挂帅外,还必须建立一个特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班子。确定1~2名县級干部牵头,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能职责和责任制,纳入年终岗位责任制考评。24个油茶重点乡镇必须对口建立相应的机构和班子及其工作责任。通过完整的一套机构和工作人员的专职、专业、专项的系统操作,把发展油茶产业中各项具体工作协调、督导、经办抓到位,抓落实,抓出效。否则,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就只会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看在点上、空在事上,形成一纸空文,终将一事无成。

                                  桃源县老科协

                                  2013年7月2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