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油茶品种类型的调查分析及推广应用
常德市油茶品种类型的调查分析及推广应用
戴建成 徐华贵 钟桂枝
(常德市林科所)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市现有油茶林分的调查,借助数理统计分析,以油茶果实成熟期、果实大小、果形果色为依据,进行油茶品种组、亚组、品种类型的划分,找出了果实各经济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了我市油茶品种优良类型,进而提出我市推广发展的油茶优良品种和优良无性系,促进我市油茶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油茶;品种类型;调查分析;推广应用。
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ora Abel)(以下简称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在我市栽培历史悠久,现有面积170多万亩,资源丰富。油茶乃异花授粉植物,长期以来由于人工选择和自然杂交,种类变异极其繁多,形成了许多自然类型和地方品种,导致现有油茶林分中品种混杂、良莠不齐,是当前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摸清全市油茶品种资源家底,充分挖掘本地品种资源,对于丰产栽培、低产改造和良种选择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1.1调查内容
鉴于油茶生长发育的季节性,整个工作分为下列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油茶生长结实性调查。
第二阶段:油茶果实经济性状测定和照片拍摄。
第三阶段:油茶花期观测及标本制作。
第四阶段:油脂分析和数据的综合整理。
为了减少立地类型和栽培条件带来的差异,消除因大小年产生的系统误差,根据油茶生长结实的一般规律,连续四年进行调查。
第一年:设置标准样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
第二年:在原有的标准样地上按既定的内容进行复查。
第三~四年:在前两年调查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调查。
1.2 调查方法—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
1.2.1样地选择条件
在现有的油茶林中,选择树体、果实等形态特征有差异的群体,设置调查样地。共设置调查样地77块,其中鼎城区20块、桃源县20块、汉寿县20块、临澧县17块。
1.2.2样地设置方法
先沿山坡横向定出基线,再取边长为20米的正方形标准地,在其对角线上(或树冠投影在对角线上)随机抽取5株油茶树作为标准株,再在每棵标准株上按东、南、西、北方向选取4个标准枝进行调查。
2. 结果分析
2.1油茶品种类型的划分
2.1.1油茶品种类型划分的依据
选择果实作为分类依据,这是因为:
①油茶果实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易于鉴别,相对稳定,可以遗传;
②茶油是油茶生产的最终目的,其优劣和多少,是由果实的质与量所决定。
2.1.2油茶品种类型划分的方法
(1)品种组的划分
我市的油茶,根据果实的成熟期不同,而划分为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立冬籽四个品种组。(见表1)
表1 油茶品种组的划分标准和分布情况
品种组 |
划分标准 |
所 占 比 例 |
分布状况 |
备注 |
|
林地中株数 (株) |
(%) |
||||
秋分籽 |
秋分节前后成熟 |
9 |
0.53 |
多散生、少块状分布 |
|
寒露籽 |
寒露节前后成熟 |
1550 |
90.22 |
大面积成片分布 |
|
霜降籽 |
霜降节前后成熟 |
154 |
8.96 |
散生或引种栽培 |
|
立冬籽 |
立冬节前后成熟 |
5 |
0.29 |
散生或多为实验引种 |
|
根据调查统计,我市油茶大面积分布的是寒露籽,占90%以上;霜降籽较少,不到10%,多为近年引种栽培,少散生在油茶林分中;秋分籽很少,多散生,少块状分布,以桃源县太平乡龚家溪一带较多;立冬籽更少,一般散生在其它品种组中,市林科所(河洑山上)因科研需要曾有引种栽培。
(2)品种亚组的划分
在同一品种组中,果实的大小相差颇为悬殊,例如寒露籽,果径的变幅在1.67-3.09㎝,单果重的变幅在2.56-17.23克,因此,有必要划分亚组。亚组划分的依据是果实的大小,而果实的大小是用果径和单果重来衡量的。我们先对所调查的各单株果实的果径和单果重两个指标进行统计,求出平均值和标准差,再按`Xplusmn;S/2作为果实大小等级的数量标准来划分大、中、小亚组。
计算公式如下:
①
=② (见表2)
表2 油茶果实大小等级划分及比例表
项目 |
统计 株数 (株) |
平均值 ( |
标准差 (S) |
划分标准及所占比例(%) |
等 级 |
||
大果 |
中果 |
小果 |
|||||
果径(cm) |
156 |
2.32 |
0.34 |
>2.49 |
2.15-2.49 |
<2.15 |
|
占全市(%) |
30.13 |
42.95 |
26.92 |
||||
单果重(g) |
156 |
7.30 |
2.78 |
>8.69 |
5.91-8.69 |
<5.91 |
|
占全市(%) |
29.49 |
42.31 |
28.20 |
从上表可以看出:
①大果的果径>2.49㎝,中果的果径为2.15—2.49㎝,小果的果径<2.15㎝;
②大果的单果重>8.69g,中果的单果重为5.91—8.69g,小果的单果重<5.91g ;
③油茶果实的果径与单果重所占比例是基本吻合的。全市中果占42.31%-42.95%,最多;大果占29.49%-30.31%,次之;小果占26.92%-28.20%,最少。
(3)品种类型划分
同一品种组的油茶,除果实的大小相差悬殊外,其它方面变异、分化也很大。表现在形态特征上,树冠有直立形、半开张形和开张形不同,果实有球形、桃形、脐形、橄榄形之异,果实有红色、黄色、青色等多种。表现在生理上,结实强度、稳定性和含油量等方面都差别显著,形成了许多类型。我们按照果色、果形的特点将亚组划分为12个基本类,即红桃、红球、红脐、红橄榄、黄桃、黄球、黄脐、黄橄榄、青桃、青球、青脐、青橄榄。
果形的确定:为使分类不太复杂和便于辨认,采用果形指数大小确定为4种基本果形,即球形(果形指数>0.95)、桃形(果形指数0.82-0.95)、橄榄形(果形指数<0.82)和脐形(果尾有凸、凹脐痕,果形特殊,易于鉴别)。(见表3)
表3 油茶的品种类型及所占比例表
划分依据 |
品种 类型 |
红 桃 |
红 球 |
红 脐 |
红 橄 榄 |
黄 桃 |
黄 球 |
黄 脐 |
黄 橄 榄 |
青 桃 |
青 球 |
青 脐 |
青 橄 榄 |
|
果色 |
果 形 |
|||||||||||||
红 黄 青 |
桃 球 脐 橄 榄 |
所占 比例 (%) |
37.66 ~ 39.91 |
20.40 ~ 21.71 |
0.79 ~ 3.51 |
1.31 ~ 3.16 |
12.28 ~ 14.39 |
6.80 ~ 7.28 |
1.55 ~ 3.29 |
0 ~ 0.66 |
5.05 ~ 5.77 |
3.51 ~ 6.49 |
1.75 ~ 2.44 |
0 ~ 0.22 |
从表3可以看出,我市在以寒露籽为主体的油茶林分中,以红桃(占37.66-39.91^%)、红球(占20.40-21.71%)为最多,黄桃(占12.28-14.39%)、黄球(占6.80%-7.28%)次之,黄橄榄(占0-0.66%),、青橄榄(占0-0.22%),最少。
2.1.3油茶品种类型的系统命名
综上所述,我市油茶所划分的品种类型如下:
按品种组——亚组——类型连称,作为我市油茶品种类型的系统命名,如:寒露大果红桃。
2.2各类型主要经济性状相关性分析
2.2.1各主要经济性状、特征数之间的单相关
选用果径、果高、果形指数、单果重、果皮厚度、鲜出籽率、鲜籽百粒重、出仁率、干仁含油率、酸值、碘值、皂化值、折光指数、产果量等14个因子来揭示单个经济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了减少手算工作量并起滤波作用,我们先把各因子分类型作平均计算,得到12个样点值,再将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求出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③
④
或
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油茶寒露籽果实各主要经济性状、特征数之间的相关性
性状 |
代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2 |
14 |
果径 |
1 |
-0.3201 |
-0.1850 |
0.1227 |
-0.3473 |
-0.5606 |
|||||||||
果高 |
2 |
|
-0.1138 |
0.3323 |
-0.1227 |
-0.0651 |
-0.0544 |
-0.2057 |
0.2446 |
-0.3799 |
0.2803 |
0.0741 |
-0.1396 |
||
果形指数 |
3 |
|
|
0.5682 |
-0.1090 |
0.5114 |
0.2786 |
0.5030 |
-0.1846 |
0.2893 |
-0.3684 |
-0.4167 |
|||
单果重 |
4 |
|
|
|
0.4267 |
-0.1727 |
0.0839 |
-0.3354 |
-0.5711 |
||||||
果皮厚度 |
5 |
|
|
|
|
-0.4493 |
0.2058 |
-0.1470 |
0.3795 |
0.4653 |
|||||
鲜出籽率 |
6 |
|
|
|
|
|
0.3627 |
-0.1325 |
0.0651 |
-0.3058 |
-0.5511 |
||||
鲜籽 百粒重 |
7 |
|
|
|
|
|
|
0.3681 |
-0.1496 |
0.0848 |
-0.2784 |
-0.4704 |
|||
出仁率 |
8 |
|
|
|
|
|
|
|
0.1891 |
0.5120 |
-0.4473 |
0.2263 |
|||
干仁 含油率 |
9 |
|
|
|
|
|
|
|
|
0.0534 |
0.0186 |
-0.1695 |
-0.4190 |
||
酸值 |
10 |
|
|
|
|
|
|
|
|
|
0.1481 |
0.0127 |
|||
碘值 |
11 |
|
|
|
|
|
|
|
|
|
|
-0.1062 |
0.0153 |
||
皂化值 |
12 |
|
|
|
|
|
|
|
|
|
|
|
0.3658 |
-0.1883 |
|
折光指数 |
13 |
|
|
|
|
|
|
|
|
|
|
|
|
-0.4472 |
|
产果量 |
14 |
|
|
|
|
|
|
|
|
|
|
|
|
|
|
查相关系数表(F=n-2) |
从上表4可以看出:果径、单果重、果皮厚度、鲜出籽率、鲜籽百粒重、产果重,干仁含油率这7个因子之间相关性一般都显著或极显著,尤其是前6者与干仁含油率之间相关性更大。果高、果形指数、出仁率、酸值、碘值、皂化值、折光指数7个因子与前7个因子之间相关性大多不显著,但后7者之间相关性也部分出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2.2.2各主要经济性状与干仁含油率的相关方程
前面的讨论中知道了单个因子与干仁含油率之间的关系,那么多因子的综合效果又如何呢?现将果径、果高、果形指数、单果重、果皮厚度、鲜出籽率、鲜籽百粒重、出仁率、酸值、碘值、皂化值、折光指数、产果量等13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分别为,将干仁含油率作为依变量,为y,作逐步回归计算,先后筛选出
、
、
、
、
、
6个对y影响最显著的因子,分别代表果径、单果重、果皮厚度、鲜出籽率、鲜籽百粒重、产果量6个经济性状,进而求得回归方程为:
y=
⑥
对其进行F检验:
方程总方差:
残差方差:
回归方差:
取F的临界值为5.96(占alpha;=0.01)
方程效果极显著。
故⑥式可作为我市油茶干仁含油率的经验公式。
2.3对我市油茶品种类型的评价及应用
将通过逐步回归所筛选出的果径、单果重、果皮厚度、鲜出籽率、鲜籽百粒重、干仁含油率和产果量7项经济指标按品种组、亚组、品种类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评价,以便指导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油茶生产良种化,促进油茶产业的迅猛发展。
2.3.1品种组的评价
从品种组来看,寒露籽花期早,受不良气候干扰较小,座果率相对高,且果皮薄,鲜出籽率、干仁含油率、产果量均高,抗病能力也强,这些都是霜降籽、立冬籽所不及的。秋分籽上述条件虽好,但采摘期在秋分节前后,与农活争劳力的现象严重,且果小,采摘困难、花工多,不宜大面积种植,所以我市油茶发展的优势应是寒露籽。(见表5、表6)
表5 油茶各品种组的评价(一)
品种组 |
调查标准枝数 (个) |
开花期 |
成熟期 |
平均 开花数 (个) |
平均 结果数(个) |
座果率 (%) |
发病率 (%) |
秋分籽 |
40 |
10月上旬-11月上旬 |
9月中-下旬 |
29.08-33.42 |
1.65-2.61 |
5.67-7.81 |
3-4 |
寒露籽 |
60 |
10月中、下旬-11月下旬 |
10月上-中旬 |
42.33-53.19 |
2.25-5.85 |
5.28-10.91 |
3.29-5.57 |
霜降籽 |
32 |
11月上旬-12月上、中旬 |
10月下-11月上旬 |
27.47-32.84 |
1.25-2.50 |
4.66-7.61 |
20.13-23.75 |
立冬籽 |
12 |
11月中、下旬-12月中、下旬 |
11月中-下旬 |
16.50-18.50 |
0.75-1.38 |
4.55-7.46 |
87.40-96.80 |
表6 油茶各品种组的评价(二)
品种组 |
果径 (cm) |
单果重(g) |
果皮厚度 (mm) |
鲜出籽率(%) |
鲜籽 百粒重(g) |
干仁 含油率(%) |
产量(个果/m2冠幅) |
评价 |
秋分籽 |
2.04 |
5.05 |
1.58 |
49.86 |
99.68 |
48.31 |
30.00 |
可保持现状 |
寒露籽 |
2.49 |
9.66 |
2.36 |
48.77 |
126.48 |
48.50 |
28.02 |
宜推广发展 |
霜降籽 |
2.78 |
14.72 |
3.27 |
47.72 |
155.34 |
43.34 |
23.00 |
可保持现状 |
立冬籽 |
2.84 |
17.02 |
4.01 |
41.45 |
122.52 |
|
19.57 |
须淘汰更新 |
2.3.2品种亚组的评价
从亚组来看,除果皮厚度相反外,其余各经济性状均是大果亚组gt;中果亚组gt;小果亚组,经济效益差异显著。另外,小果亚组果小、种籽小,采摘、处理、贮藏都较费工,故以大果亚组为最好,中果亚组次之,小果亚组较差。(见表7)
表7 油茶寒露籽各亚组的评价
品种 亚组 |
果径 (cm) |
单果重(g) |
果皮 厚度 (mm) |
鲜出 籽率 (%) |
鲜籽 百粒重 (g) |
干仁 含油率(%) |
产果量 (个果/㎡ 冠幅) |
评价 |
大果 |
2.76 |
11.16 |
2.45 |
48.16 |
151.84 |
47.47 |
40.12 |
宜推广发展 |
中果 |
2.28 |
7.16 |
2.39 |
44.79 |
119.93 |
46.45 |
34.24 |
可保持现状 |
小果 |
1.92 |
4.59 |
2.35 |
42.19 |
95.32 |
42.66 |
26.51 |
须淘汰更新 |
2.3.3品种类型的评价
品种类型的 评价方法是:由公式①、②分别求出各个性状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再按作为优劣标准,将品种类型大体归纳为三类,即优良型、中等型、劣等型。
①优良型——宜推广发展
包括红桃、红球、红脐、黄球4个品种类型,其果径gt;2.38cm,单果重gt;7.56g,果皮厚度lt;2.36mm,鲜出籽率gt;46.13%,鲜籽百粒重gt;129.57g,干仁含油率gt;47.63%(均为平均值)。
②中等型——可保持现状
包括红橄榄、黄桃、黄脐、青桃、青球5个品种类型,其果径为2.12-2.38cm,单果重6.58-7.56g,果皮厚度2.36-2.70mm,鲜出籽率41.35-46.13%,鲜籽百粒重105.15-129.57g,干仁含油率39.05-47.63%(均为平均值)。
③劣等型——须淘汰更新
包括黄橄榄、青脐、青橄榄3个品种类型,其果径lt;2.12cm,单果重lt;6.58g,果皮厚度gt;2.70mm,鲜出籽率lt;41.35%,鲜籽百粒重lt;105.15g,干仁含油率lt;39.05%(均为平均值)。(详见表8)
表8 油茶寒露籽各品种类型的评价
类型 |
包括品种类型 |
经 济 性 状 |
评价 |
||||||
果径 (cm) |
单果重 (g) |
果皮厚度 (mm) |
鲜出籽率 (%) |
鲜籽 百粒重 (g) |
干仁 含油率 (%) |
产果量 (个果/㎡冠幅) |
|||
优良型 |
红桃、红球、红脐、黄球 |
gt;2.38 |
gt;7.56 |
lt;2.36 |
gt;46.13 |
gt;129.57 |
gt;47.63 |
gt;36.12 |
宜推广 发展 |
中等型 |
红橄榄、黄桃、黄脐、青桃、青球 |
2.12 - 2.38 |
6.58 - 7.56 |
2.36 - 2.70 |
41.35 - 46.13 |
105.15 - 129.57 |
39.05 - 47.63 |
19.92 - 36.12 |
可保持 现状 |
劣等型 |
黄橄榄、青脐、青橄榄 |
lt;2.12 |
lt;6.58 |
gt;2.70 |
lt;41.35 |
lt;105.15 |
lt;39.05 |
lt;19.92 |
须淘汰 更新 |
2.4 常德市油茶品种类型划分的推广应用
2.4.1适宜我市推广发展的优良品种类型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适宜我市大面积推广发展的品种类型有:寒露大果红桃类型、寒露大果红球类型、寒露大果红脐类型和寒露大果黄球类型4个品种类型。
2.4.2适宜我市推广发展的优良品种和优良无性系
2.4.2.1“常德铁城一号”油茶杂交新品种
该品种2006年由湖南省科技厅组织、湖南省林业厅主持会议技术鉴定,2010年由湖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优良品种,每亩产油量63.94kg,抗性强,寒露籽油茶杂交新品种。
2.4.2.2“常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
该“系列”无性系2010年1月由湖南省科技厅委托湖南省林业厅组织并主持函审技术鉴定,同年9月由湖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为优良无性系。
① 常林03号:每亩产油量71.82kg,抗性强,属寒露大果红脐类型。
② 常林36号:每亩产油量57.45kg,抗性强,属寒露大果黄球类型。
③ 常林39号:每亩产油量67.33kg,抗性强,属寒露大果黄球类型。
④ 常林58号:每亩产油量74.31kg,抗性强,属寒露大果红球类型。
⑤ 常林62号:每亩产油量56.78kg,抗性强,属寒露大果红球类型。
小 结
1、本次调查的样本大、面积广、内容多、代表性强,所得的数据是可靠的,可作为我市油茶的丰产栽培、低产改造及良种选择的科学依据。
2、根据果实的成熟期、果实大小、果形果色将我市油茶划分为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立冬籽四个品种组,各品种组包括大果、中果、小果三个品种亚组,每个亚组又包括12个品种类型,这种划分方法简明、直观,且不受立地因子、气候条件和经营水平的限制,可借鉴使用。
3、油茶果实各主要经济指标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以果径、单果重、果皮厚度、鲜出籽率、鲜籽百粒重、干仁含油率、产果量7个因子之间相关尤为显著。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找出了我市油茶果实干仁含油率的经验方程为:
Y=-20.8614+6.8752X1+2.9844X4-2.7685X5+0.5781X6+0.0972X7-0.0734X13
这个方程对于各种类型都是适用的。
4、我市以寒露籽为主体的普通油茶中,以大果亚组最好,中果亚组次之,小果亚组较差,各亚组所包括的12个品种类型中,优良类型有:红桃、红球、红脐、黄球,宜推广发展;中等类型有:红橄榄、黄桃、黄脐、青桃、青球,可保持现状;劣等类型有:青脐、黄橄榄、青橄榄,须淘汰更新。
5、从我市气候土壤条件出发,应以寒露籽油茶为发展优势,积极推广寒露大果红桃、寒露大果红球、寒露大果红脐、寒露大果黄球4个品种类型以及本市选育出的“常德铁城一号”油茶杂交新品种和“常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常林3号(属寒露大果红脐类型)、常林36号(属寒露大果黄球类型)、常林39号(属寒露大果黄球类型)、常林58号(属寒露大果红球类型)和常林62号(属寒露大果红球类型)。
Power by YOZO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