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
破茧成蝶
——记武陵区南坪岗乡南坪村失地农民彭长海创业记
企业被认定为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生产加工的酱板鸭系列食品荣获省农博会金奖,连续7年被省市评定为“名优特新”品牌,在全国建立350多个销售点,年产值8000多万元、纳税50多万元。带动养殖业、饲料加工业、运输业、餐饮业等多种产业发展,年创经济效益3亿多元。创造这个传奇的人,就是武陵区南坪岗乡南坪村的农民彭长海。
艰难创业众人拾柴火焰高
南坪岗乡水渠多、水塘多,很适合养鸭。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彭长海就开始在自家水塘养蛋鸭,最初只养了几十只,几年下来,鸭子像滚雪球一样,越养越多,最多的时候,彭长海养了3000多只鸭子。
彭长海有一手祖传的卤鸭制作技术,加工的卤鸭是当地一绝。他利用养鸭之余,每天天不亮就骑自行车,驮着10多只卤鸭到市城区菜市场叫卖,由于卤鸭口味正、口感好,受到食客们青睐,每次卤鸭都被一抢而光。那时一天虽只能挣40多元钱,彭长海一家一年到头,衣食不愁。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紧靠市城区的南坪岗乡大片土地被征用。彭长海家除一栋宅基地外,10多亩田、地、水塘全被征用。从此,养蛋鸭、做卤鸭这条生财路就走不下去了。
2000年初,彭长海萌发了建酱板鸭厂的想法。可此言一出,四座皆惊,亲朋好友纷纷前来劝他:你一无土地,二无厂房,三无资金,四无设备,拿什么办厂?
彭长海把自己的想法向时任乡党委书记丁天德作了汇报。听完汇报后,丁书记和其他乡干部,对彭长海的方案进行了可行性考察。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很快贷到了一笔款,接着又解决了征地、建厂房、买设备等一系列的实际问题。
乡老科协会长吴昌国是个热心人,他主动帮忙,出谋划策,跑前跑后办理相关手续。2000年6月,酱板鸭厂建成投产,起名为兄弟酱板鸭厂。名字背后,饱含着他对创业路上热心人的感激之情。
诚信为本致富不忘众乡亲
万事开头难。当时正值夏季,天气炎热,由于加工技术不过关,食品易变质。彭长海一只也不准外流,全部烧毁。
彭长海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后,下决心扩建了宰杀、成品包装车间,完善生产流程,规范质量标准。同时,还建起了一个900立方米的冷库。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酱板鸭在长沙、深圳等大中城市150家大型超市和200多家小食品店直销。2011年产值过5000万元,2012年产值达7000万元,今年预计产值突破8000万元,纳税逾50万元。
富裕后的彭长海,不是自己去图享受,而是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乡亲们尽快走上致富路,过上好日子。为此,他选择了一条“公司+农户”的共同致富之路。
随着酱板鸭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活鸭需求量大增,特别是到了春节前夕,每天要宰杀上万只,靠本地熟悉的农户已无法满足需求,彭长海逐步把货源扩大到全市,与上百家农民签订了供货协议。此外,彭长海先后深入到全市100多个养鸭大户,向鸭农传授养鸭经验。“怎么挑选优良鸭种、怎么配饲料、怎么搞好鸭病防治、怎么提高鸭的品质”,他手把手地教,毫不保留,使农民朋友在养鸭时尽量减少损失,更多地从养鸭中获利。通过彭长海带动,目前全市有2100多农户通过养鸭走上了致富路,带动了饲料加工业、运输业、餐饮等相关产业4200多人从业,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在3亿元以上。
从一个失地农民到自主创业的企业家,彭长海用20多年时间的艰难打拼,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蜕变。
(武陵区老科协周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