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实用科技>详细内容

科普便民服务上门下田

发布时间:2014-06-27 信息来源:澧县老科协 【字体:

上下联动左右开弓

科普便民服务上门下田

  澧县科协、老科协将2014年列为“科普活动年”,把科技普及、科技服务融为一体。外引科研院所专家,内联科普服务队,无缝对接联动,建立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科普便民服务把知识政策、技术指导送上门、沉下田,切实让农民把技术学到手,把致富路拓宽。

  紧扣服务“三农”主题,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出谋划策,已成为“两科”组建的服务队的宗旨和目标。以湖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林科院、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院、山东农学院红薯研究所的多名专家教授为技术支撑,在涵盖水稻、棉花、柑桔、苹果柚、甲鱼、红薯种植、养殖领域开展广泛的产、学、研活动。大手笔运作,大范围参与,大领域合作,全程跟踪服务。一批服务队成员奔波于乡村田间地头,精心指导,使一批“留守军”的种养水平顺势提升,从中受益,使大面积投入多、劳动强度高、技术含量低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县老科协理事王本祝,在积累40余年种棉经验的基础上,主攻棉花千株千斤矮化栽培新模式,攻克棉花盲蝽象虫害防控技术,使近3万亩棉花种植户受益获利;农业分会会长周泽渊主攻超级稻节水栽培,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在车溪乡、澧南镇种植区域内进行面对面讲述技术,发放资料;柑桔分会会长张显芬在宜万、梦溪等乡镇主攻推广柑桔富硒试验,摸索了一整套防控大实蝇的技术,指导面积达2万亩以上;复兴厂镇苹果柚产业是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优质水果品牌,通过免费讲座培训,优价补贴供应种苗,使该乡已推广面积达8000亩,成为一大支柱产业;中武乡老科协理事皮远忠领办的湖南城头山红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带动本县火连坡、太青、甘溪、石门县太平镇等乡镇3000多农户、7000多人在种植红薯中受益,订单面积达1.2万亩;九垸乡老科协会长在水面养殖增效上做文章,使微利的四大家鱼养殖变鱼鳖混养增收,由其示范的27亩养鳖规模,利用澧县众发淡水鳖养殖合作社平台,发展到混养面积1750亩,已带动周边养殖面积近4000亩,使亩平收入达1.3万元,产值收入6500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类产业科技讲座、培训已成为乡村服务农民群众的主题活动。据统计,截止目前,老科协技术服务队传经授技1500多人次,下田技术指导面积达3万余亩,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30多场次,发放资料万余份,惠及农民1.5万人。通过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普服务,将会使更多的农民群众从中找到发展思路,疑难找到答案,得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澧县老科协杨先华)


树莓种植基地在甘溪

  甘溪滩镇老科协理事皮世琳,年过六旬,是一名优秀的农民企业家,他用发展的眼光看准了地处澧县西北湘鄂交界处,地势北高南低、群山起伏、岗峦连绵,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甘溪,具有春秋温和,夏热冬寒,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应的特征条件,十分有利于树莓种植。去年,与浙江省江山市树莓种植基地老板周树青合作,投资1500万元,一期开发300亩树莓基地。该品种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人体通经活血起到生理调节作用,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三代优质水果。通过深加工,制成莓素,可在医药、食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进入国际市场。基地内拥有一座库容为42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用于灌溉养鱼,年产鲜鱼2万斤以上。另外,还投资300万元新建园林古建筑群一处,投资400万元修建了公路、供水、供电系统等设施,现在集树莓生产、农家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成为现代农业生态基地。2015年再扩树莓面积500亩,三年内达到上千亩,投资规模8000万元以上,集约化经营的树莓基地规模形成后,年产值可达到6000万元以上。

  (澧县老科协杨先华)


为美丽乡村添色在生态环境中找乐

  从常德煤矿财务科长岗位上退下来的干部孙逢豪,成为火连坡镇老科协会员以来,虽年满66岁了,但仍然一腔热情为美化乡村、优化生态环境出力,带给人们的是欢乐与幸福。已在台湾定居生活的女儿,为孝敬父母,每年俸禄给他5万元赡养费,他积攒起来加上自己的积蓄,租山地40亩,投资30万元,栽植罗汉松、香樟、桂花树、美国引春花等名贵花木,现价值100余万元,带动周边农户清洁家园,房前屋后种植花卉,只要左邻右舍有求绿化,他慷慨免费奉送,为的是绿化一片,优美一方。小环境的改善,使人心旷神怡,舒心尽享,成为古台村山丘区一道亮丽、和谐的风景线。

  (澧县老科协杨先华)


韶山敬仰伟人发展倍增信心

  6月5日,由市委驻杨家坊乡回龙峪村工作组出资出车组织该乡老科协32名会员,前往革命圣地韶山进行红色旅游。乡老科协会长胡良才、秘书长庹朝泉带队,游故居、瞻仰毛主席铜像,手持党旗,全体会员举起右手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重新感受肩上的责任和担子,增强老有所为,夕阳生辉的历史使命感。尽余力为发展地方经济献计出策。重点突出在老科协参与的茶叶开发项目,在目前已形成规模5000亩,受益1000亩的基础,立求扩大面积,优化质量,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使茶叶产业形成该乡的支柱产业,带动山区农民走上致富路。

  (澧县老科协杨先华)


实行“二免费”优质服务茶农

  太青乡老科协积极深入调研,建言献策,助推茶叶产业纵深发展,形成名副其实的茶叶之乡。该乡现有茶园面积1.1万亩,今年又新扩1000亩。之所以茶叶在该乡有序推进,形成品牌,来源于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老科协组织积极建言参与,“二免费”给茶农带来实惠。今年,乡政府拿出60万元统一在福建、长沙两地引进优质茶苗,为8个村、250户茶农免费提供茶苗,进行补植、新植,面积达1000亩,免费提供技术服务,进行技术讲座和培训。专家对茶叶的发展前景、方向进行认识剖析、培管与病虫害防治进行咨询,现场解疑,极大地增强了茶农在发展中的信心。

  (澧县老科协杨先华)

Power byYOZOSOFT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