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实用科技>详细内容

杂交抗虫棉千株千斤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2-03-30 信息来源: 【字体:

 所谓千株千斤,就是每亩栽千株,籽棉单产1000斤。这一操作规程,具有简便省工、节本增效的优点,只要把好六个关键,做好四件事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一、把好品种选择关键,是千株千斤的前提

杂交抗虫棉都是高产品种。为了有把握实现千株千斤最好选择生育期长、生长优势强、抗高温、结铃性强、植株高大,这一类型的品种为好。因为这类品种虽有些缺点,但增产潜力大,只要掌握它的特性,完全可以达到千斤产量。我的千株千斤示范户,前几年选的湘杂棉三号,近几年选的兴地棉2号,这两个品种都实现了千株千斤的目标。今年我将用兴地棉2号,在全县办5个示范点,全面采用矮化栽培新技术,把株高控制在14m以内。到时请各位领导、各位种棉能手指导工作。

  二、把好培育壮苗的关键是千株千斤的基础

棉花壮苗的标准各有说法。简单而言,真叶3-4片,茎粗叶绿少病斑、根白粗壮侧根多、红茎绿茎各一半。要培育壮苗,应做好以下几点:

    1、苗床的选择:应是向阳、背风、沥水、就近移栽。无枯黄萎病的地块,一亩大田的苗床只要毛面积15m2,实际制钵面积8m2

  2、沟深、沟宽、厢窄。苗床四周的沟要深0.2m,宽0.5m。制钵的厢宽不超过1.1m

  3、土壤蓬松:苗床的土壤要尽早的翻锄、多锄、多翻。

  4、施好底肥:在制钵前15天左右,1分的实际制钵面积施过磷酸钙10斤,钾肥2-3斤,尿素1斤,不施尿素的可施1担人畜肥料施下后,结合整床,多锄翻。让苗床土形成高磷高钾低氮育壮苗。

  5、土壤杀菌:在制钵前10天左右苗床土壤必须用97%恶霉灵或65%敌克松或40%五氯硝基苯等土壤杀菌剂。用足药量兑水泼湿透。杀死苗床越冬的丝核菌属,毛盘孢属等菌丝体,确保苗期无立枯病和炭疽病的发生,同时准备盖籽的土壤,也要照此法进行杀菌堆放备用(火土灰不需杀菌)

  6、适时抢温抢种:所谓适时就是稳定通过14℃气温,本地一般要在4月中旬,不要过早播种,更不要3月底播种。

  1)提前制钵,4月上旬抢好天气制钵,用直径6cm的单制钵器制钵,制钵时要排放整齐,高矮一致,将制好的钵用地膜封好等待播种(面积不大的农户可以抢晴天边制体边播种)

  2)抢温突击播种,当天气预报有好天气,抢晴天从上午9点开始到下午4点前结束,突击播种,若钵面过干应喷湿钵面再播种,播种时种子平摆于钵内的小眼中,用手轻压即可。播种后,及时将准备好经过杀菌的盖籽细土或火土灰进行盖籽,厚度以不见籽和填满钵间的空隙为宜。

  7、架拱地膜复盖:完成播种后应及时架拱地膜复盖,这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膜内吊一支温度计,用土封紧四周,克服播种后先平铺地膜待齐苗后再架拱盖膜的不良倾向,也不要搞双膜复盖。根据多年的实际观察,平铺地膜有三大缺点:一是无氧呼吸导致烂种。因为棉籽的脂肪含量高达23%,蛋白质含量也高达22%,比禾谷类的种子高得多,在发芽时所需氧气比禾谷类种子也高得多,若阴雨时间长,平铺苗床就会因缺氧形成朝天根,豆芽菜根的现象而烂种。二是贴膏药导致烂种,在阴雨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平铺地膜上经风雨的压力地膜和苗床土形成贴膏药,让棉芽顶不出土而烂种死苗。三是齐苗后若低温阴雨时间长,又不能及时架拱复盖,又会影响棉苗素质等。

  8、加强苗床管理: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1)齐苗前,无论什么情况坚决不揭膜,让其高温高湿促齐苗,若遇大太阳,气温高,可在膜上放草稍微遮阳即可。

  2)齐苗至一片真叶的管理:膜内温度应控制在30℃之内,高于时上午9点钟揭两头通风降温,下午4点后盖两头保温,经过2-3天的揭两头后,抢睛天揭膜晒床,晒至苗床土发白,这时可施药防病。

  3)一片真叶至移栽前的管理:这个阶段是最不好管理的时期,主要是要控温育苗,膜内气温最好控制在25℃之内这种控温育苗不但有利培育壮苗,也有利于栽到大田后,棉株果枝节位低早现蕾。在这个控温育苗期间要揭膜练苗,练苗时要做到雨不淋苗、膜不离床,若阴雨时间较长,气温又高,可将地膜盖顶不盖脚。

  4)搬钵蹲苗:有受前作物的影响,一时不能移栽的苗子,可在移栽15天之内,钵土搬动,按苗子的大小分级排放,这样有利刺激侧根生长,控制叶茎生长防高脚苗的发生。

  三、放宽行距,合理稀植适龄移栽的关键是千株千斤的核心技术

  1、垄子2.4m栽两行,株距0.6m。亩栽千株左右。因为杂交抗虫棉的生长优势强,植株都比较高大,为了通风透光好,行距要求1.2m,如果来不及改垄可采用两垄栽三行力争达到行距1.2m

  2、适龄移栽,当苗龄达到3片真叶以上,选好天气移栽,移栽时做到起钵不破钵,装钵不堆钵,运钵不散钵,要根据大小苗分级移栽,不栽无头苗和病苗,不栽无真叶苗。

  3、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移栽,是千株千斤的有力保证,我地的地膜覆盖的方式.有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两种,两种地膜覆盖都有提高地温,保湿防旱,防雨水冲刷,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增加土壤速效养分的供应,防除杂草,省工省成本,提高单产,一系列的优点,具体操作方法:

  1)全膜覆盖:无前作物的空闲地,早动手整理成2.4米宽的标准垄,首先要埋施底肥,距移栽前7-10天,以垄中心为界,分两边,各延40cm-50cm。拖沟埋施底肥,每亩可施高含量复合肥40-50斤加氯化钾20斤加过磷酸钙60斤混合均匀撒于沟内,用锄头锄平。其次化学除草,亩用草甘磷1斤加金都尔40克兑水60斤,均匀喷在垄子的表面,即完成了芽前除草。再用1416m的地膜平铺复盖垄子中间,四周用土封紧。最后以垄子中心为界,两边延至60cm处在地膜上打眼移栽。

  2)半膜复盖:适于油菜地,留有播幅的油菜地可先在播幅移栽,收割油菜后扯尽蔸子,再距棉花苗20cm处拖沟埋肥,整平厢面,化学除草(埋施肥料、化学除草药均同上)。最后用地膜平铺复盖垄子中间两边各达棉株为止。

  地膜复盖以后,不施蕾肥,待6月下旬趁阴天揭膜,埋施花桃肥,施肥量和以后的盖顶肥都与敞地移栽棉地相同。

  四、把好科学配方施肥的关键是千株千斤的保证

  根据近几年对多个高产示范户施肥的统计亩产千斤籽棉需纯氮55斤左右,磷18斤左右钾55斤左右,吸收氮磷钾的比为10.31。这些肥料分以下几次施入棉田中。

  1、定根水,移栽后亩用5斤尿素兑水淋施,定根水的好处有二,一是干旱的棉钵给予水分,二是使钵土和地土溶洽,有利早返青。

  2、提苗肥:距定根水5-7天亩用尿素6-7斤加过磷酸钙20斤混合。或高塔生产易化的复合肥1215斤兑水淋施。

  3、壮苗肥:距提苗肥6—7天,亩用尿素7-8斤加氯化钾15斤混合淋施,或高塔生产的复合肥20斤兑水淋施。

  4、蕾肥:时间6月中下旬,当棉株进入盛蕾,这时棉花己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阶段,氮、碳代谢十分的旺盛,如果这时磷、钾肥供应不足,则会大大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不利糖类的积累,也就不利果实的形成等等,因此蕾肥是一次是否千株千斤成败的肥料。可以说蕾肥不施千斤就是空谈。蕾肥是以磷、钾肥和农家肥为主,氮肥视苗情酌情少施。施用量亩用过磷酸钙60斤加氯化钾肥30斤,有饼肥的农户加饼肥5060斤。施用方法,距棉株20cm处拖沟埋肥。

  5、重施花桃肥:当5-10%的棉株有硬桃时,可埋施花桃肥,施用量:亩用高含量的复合肥100斤,加过磷酸钙60斤,加氯化钾40斤,加尿素30斤硼肥2斤。混合在垄子中间拖沟埋施。为确保肥料充分的吸收和安全,最好将上述肥料分两次拖沟埋施。第一次在7月上旬,二次在7月下旬。

  6、普施盖顶肥,千株千斤棉田因结桃多,后期需肥量大,为防早衰要搞好盖顶肥施用,一般亩用尿素40斤,在8月上中旬分两次于雨后撒施。若无雨兑水泼于棉行中。

  五、把好缩节安在棉花上的化控,是千株千斤的重要措施

  缩节安调节剂在棉株上施用得当,就会使棉株节间距控制在5cm之内使株高控制在15m以下,这就是千株千斤的理想株型,达到增产的目的。但如果施用不当,使棉株造成药害,甚至使棉株变成粗腿杆鸡母它,刷帚头等奇形怪壮,则会造成严重减产。怎样施用讲以下几点:

  1、要掌握缩节安对棉株调节的基本特点,再运用到实践中去:

  1)有控上促下的特点,明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在棉株蕾期全面施用一次,每亩0.5克的缩节安,因为蕾期一般喜旺长但根系不发达,施用后可以起到上控旺长,下促根系的作用。

  2)发挥药效明显的时间特点,施药后4—5天发挥药效,10-15天药效发挥高峰,20天后药效减退。但在多雨和肥水条件足的棉田,药效会短些。掌握这一特点,施药后6天坚决不能补施,否则会造成药害。

  3)棉株吸收缩节安速度快的特点,施药后6小时下雨基本达到药。明确这个特点,施药后6小时下雨不必补施。

  4)缩节安药液施到棉叶上对外输出少的特点,就是药液主要停留在接受叶片上,对于各部位输出少的特点,掌握这一点,我们在不旺长的棉田施药,就可以均匀喷施,株株生长点着药就行了,对旺长的棉田要做到全株上下都要着药。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2、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看天看苗看地灵活施用的原则,决不能搞一个模式,生搬硬套。

  3、缩节安对棉株各生育期施用的建议,蕾期施用0.5克,初花期1克,盛花期15-2克,打顶后7天左右2克。再至20天左右57克。

  六、把好防治病虫关是千株千斤的关键

  抗虫棉只是指对棉铃虫,具有抵抗能力和控制作用,绝不是无虫棉,更不能抵抗各种病害的侵袭,所以我们要把好防治病虫关。危害抗虫棉的病虫有很多,但绝大多数的病虫都被农民所认识,农民也会搞防治,但红叶茎枯病和棉盲蝽象,这一病一虫农民根本没有认识,更谈不上搞防治。根据近几年的观察,这一病一虫对杂交抗虫棉危害极大,每年所闹的纠纷也不少。下面重点讲一下这一病一虫的发生与防治。

  1、红叶茎枯病,该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是棉花成株期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严重的缺钾所造成的。因为棉花是喜钾作物,抗虫病的需钾量较常规棉大,加上农民又欠施钾肥,因此近几年红叶茎枯病发生严重,损失也惨重。

  1)严格区分好红叶茎枯病与枯萎病的症状,红叶茎枯病,叶片为红褐色或紫红色,以后全叶变红,叶片向下卷曲,严重时全叶枯死。很多人把这一症状误为枯萎病,也闹了不少笑话,区分两病的主要方法,一是红叶茎枯病一开始就大面积的全田发生,而枯萎病开始只是另星的发生,二是红叶茎枯病茎杆内无任何症状,枯萎病茎杆的导管内呈黑褐色的条纹状。

  2)防治方法,千株千斤的科学配方施肥,完全可以杜绝该病的发生,其他棉田一旦发病,立即用钾K进行叶面喷施,随及亩用氯化钾15斤兑水淋施,氯化钾30斤拖沟埋施,很快就可恢复正常,并可获得高产。

  2、棉盲蝽象,我地发生的主要是绿肓蝽,由于该虫的虫体小,隐蔽性强,农民对它根本无认识,对它所造成的危害,如苗期的破头疯、蕾期的破叶疯、蕾干枯脱落、花不能开放、长叶枝不长果枝、果枝变叶枝、使棉株无蕾无花无铃等奇形怪状,有的农民误为假种所造成的,把这一症状的棉株背到执法部门搞投诉等等。

  防治方法:

  1、防治标准:苗期100株有虫12支或危害株1-2%、蕾期100株有虫10支以上。

  2、使用农药,最好施用防治该虫的对口药剂“蝽消”,这种农药效果非常明显,各种菊脂农药,或防治刺吸式口器虫害的农药都有一定的效果。

  上述6点关键是实现千株千斤的有力保证。下面再讲四件事情:

  第一件事,整枝打芽,从蕾期开始到吐絮期结束,时间较长,当第一果枝出现后,要及时清除叶枝和赘芽。做到赘芽不过指,叶枝不过寸。花铃期继续清除赘芽,及时剪除空枝。吐絮期为减少荫蔽及时打去主秆上的老叶,剪去空枝、抹除疯杈。

  第二件事,分类打顶,此项工作是千株千斤模式的新技术,把生育期长,植株高大,结铃性强的品种分为一类,如兴地棉二号、湘杂棉9号、湘丰棉三号等,这类品种采用矮化栽培新技术,打顶时间在720日左右进行,让其只长横不长高,其他类的品种打顶时间一般在8月初进行。

  第三件事;防治旱涝,棉花有耐旱怕渍的特性,必须开好三沟防涝,尤其是沙型地,更要搞好开沟沥水。花铃期如遇干旱,中午12点至下午1-2点左右,棉株顶部,三四片叶出现蔫萎时应立即抗旱,其方法是傍晚开始,以小流浸湿为好。

  第四件事,叶面施肥,8月下旬至9月上旬,棉株根系老化,根部施肥效果差,采用叶面喷施有保叶增强棉株后劲的作用,施用方法:每桶水(30)加尿素二两加进口多菌灵一两喷施2-3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