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伴我度夕阳
日记伴我度夕阳
桃源县老科协教育分会 胡廷勋
有人说,年老了就要做“忙人”,千万不要闲得无聊。
忙什么?就是要参加自己爱好的、有益的活动。2002年,我退休后,便涉及到了这个问题。适合老年人的活动不少,其中我想到了一个带持续性、学习型的活动,那就是写日记。退休以前,我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因多种原因,断断续续,未能坚持。时到退休,我下决心把写日记作为一个重点活动坚持下来。转眼10余年过去了,回头看看几十万字的日记,仿佛数千个依依离去的面孔在向我微笑。
时代腾飞,很多知识我是“门外汉” ,特别是年老离群,视野更窄。因此,我退休后便把学习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每天学习的东西不在多,但求增添“活水”,激活思路,力争与时俱进。蜜蜂在花海里采集花粉釀蜜,我则在学海中获得一点“养分”作日记内容以“儲宝”,少则两、三行,多则千把字。
如何做人,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几十年来,好多方面我并没有学懂做到,新时代有些观念需要更新。为了适应形势,做明白老人,过好晚年、保持晚节,退休以后,我把立身做人、探讨人生哲理作为经常学习的内容。公与私、人与我、奉献与索取、知足与贪婪、求实与虚伪、得与失、喜与怒、爱与恨、诚信与欺诈等,是做人的一些核心问题。应该明辩是非,摆正位置,正确处理。我认真学习前人和现代人经验,并联系自己以往的实践,对照当前的言行,且叙且议,写入日记,作为自律警言、修养“教材” 。
翻阅10余年的日记,总的感觉肤浅。本来水平有限,加上即兴写记,来不及琢磨,不成篇章,有的还是病中写的,连字迹自己都要“猜”。但是日记与我有了浓厚的感情,对我起了很大的作用,帮我积蓄了一笔不少的精神财富。这些年来的实践让我体会到,老年写日记起码有三点好处。一是能促进学习、增添知识。学习给日记提供了素材,而日记又催生了学习的自觉性,加深了对知识的“消化”,使自己跟上形势不掉队;二是能促进自知,和谐常乐。老年人往往思想僵化、固执、“古懂”、“ 唯我正确”, 很难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通过常学常记、学人所长、查己之短,加深对做人之道的理解,能起到“三省”的作用,使之少说点错话,少做点蠢事、错事,达到年老益严,和谐常乐;三是能促进健康,益寿延年。写日记需手脑并用,有益身心健康,对健康长寿很有好处,对预防和延缓老年痴更是有益。
年过七旬,我还是爱写日记,并决心继续写下去。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