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平台>详细内容

美哉,渔父江阁

发布时间:2014-11-15 信息来源:桃源县老科协 【字体:

 

美哉,渔父江阁

佘铭衷

 

在桃源,有一个美妙的去处——渔父江阁。

渔父江阁藏匿在桃源城南沅江东岸丛山的幽深处,暧暧的群山把她掖得严严实实的,不为外人能知。从城里出发,往南,过沅江大桥,向右,沿319国道行一公里,右边就是正在建设中的渔父公园。入园后,左首有一座郁郁苍苍的小山,沿小山脚逶迤的小径前行,拐两道弯,便到了园中的小湖边。湖边,柳依依;湖中,水清清,鱼悠悠,鸭呱呱。一派乡野气象,好怡人的。跨过小湖上的石桥,可隐隐看到一楼角,复行数百步,一座古风古韵的小楼尽入眼里。这就是鲜为人晓的渔父江阁。

渔父江阁依水而建。阁不大,矩形,300见方。阁东一截落在沅江岸地,阁西一截悬在江边水中,用几根钢筋水泥柱撑着。与江岸持平的阁西一截是钢筋水泥现浇的地平,现浇地平下离江面更近的地方还建有一层,面就的是木质地板。所以,阁的西头实则是两层。阁的南向、西向,建有宽绰的环阁回廊,廊上装雕花的木栏。阁顶三角木架支起,檩条、椽皮上盖蓝色大瓦。阁四角,饰琉璃凤头,高高翘起,目光凝视着远方,憧憬着未来,似欲展翅壮飞。阁全是木的质地,木柱、木梁、木壁、木门、木窗。木质上没有任何涂抹,自然天成,原色调,淡雅、清新、朴拙。

阁南向为正面,门书一联:“渔父梦香怀珠抱玉惊天外;江阁座满圣韵仙音入酒中。”进门,大厅横梁上悬一镶金边的匾,匾上题《临江仙》词一首,云:“曾有宋门彪汉,反清革命人先。轻舟渡险过江天,惊时渔父梦,喻世舜尧年。  沅水桃源通贯,川滨雾锁重轩,浒林福地乐休闲,登楼言俊杰,赏阁话英贤。”联、词为本地文人雅士所作、所书,内容为赞景、颂阁、贺主,但更多的是给登临人讲述一个传奇美丽的故事:

1904年11月16日,宋教仁和黄兴举行了长沙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庭悬千金追捕缉拿宋教仁。这天,还没来得及逃走的宋教仁躲在家中有些发闷,见天色已晚,料定没事。吃过晚饭后,他便挑着水桶出门,到家门前不远的小溪给厨房水缸挑几担水。出门没走多远,夜色中几名清兵正向他匆匆跑来。他觉得情况有些不妙,但又来不及跑,于是若无其事地大摇大摆向前走着。没几步,就与清兵大照面。几名清兵不认识宋教仁,瞧了瞧,对挑着水桶的宋教仁问:“宋教仁是住在这儿吗?他在家没有?”宋教仁情急生智,抬手一指,说:“就住在那儿?”并对着屋大声喊道:“宋教仁在家吗?有客人会他?”几个清兵连忙向宋教仁家跑去。宋教仁则担着水桶大步到小河边撂下水桶拔腿就跑,消失在朦胧夜色中。跑了好大一会,到了沅江边渔父江阁这儿,正好有一只小渔船路过,宋教仁把原由向渔人说了一遍,渔人二话没说,要宋教仁上船,划开,飞快地把他送走了。宋教仁脱离了虎口。几个清兵在宋教仁家搜了一会,什么也没见着。宋家人也都说不知道宋教仁下落。有个机灵的清兵突然醒悟过来,说:“刚才路遇的那个挑水桶的肯定就是宋教仁。”于是,清兵连忙向屋外跑去追捕,可夜色中已再也见不到宋教仁的踪影。宋教仁对渔人的搭救之恩常常念兹在兹,后来把自己的号也改了,叫渔父,并以此名常常发表时评、政论,抨击清政府,开展革命斗争。宋教仁为革命殉国后,县人为纪念宋教仁,便在这他脱险之地修建了一小阁,以志纪念。因宋教仁自号渔父,所以,阁名就叫了渔父江阁。原阁在现在阁后的山端,正筹划恢复。现阁为后建,是一家经营餐饮的雅致酒店。

站在阁的西环廊或楼下的楼沿,张眼就是沅江。江面在这里特宽,宽得就像是一个湖;江水在这儿特平,平得就像一面镜;江景在这儿持美,美得就像一妩媚的少女。阳光下,水光粼粼;微风中,细浪漪漪。渔舟在江上飘来飘去,商船在江上往往返返,野鸭在江上嘻着戏着hellip;hellip;站在阁中,望着江水,一种灵气,一种灵动,一种灵机,频频向人袭来,令人心旷神怡,浮想翩翩。难怪人们说,水是生命之源。

越过江面,眺望沅江西岸,是城中的两个小区——“桃花源里”,“广德middot;荷苑”。这里,座座楼峰耸立,直指蓝天。远处,那曾不可一世的巍巍天子岗山丘,却没了“天子”的颜面,变成了侏儒,楼峰把它分切成了小片、细条。想不到城镇化竟有如此的魔力。小区内那些别致的小花园,依稀可见,自然也可想是出她的魅力hellip;hellip;

渔父江阁在南挽着沅江岸一排山崖,这里一山又一山,山山相连,比肩接踵,直达桃花源的水府阁。山虽不高,形若碧螺,矗立江水边,壁如削成,菉萝草布满冈峦。山映江中,晴日,云光反射峭壁,景色佳致,气象万千。因这些山名菉萝崖,所以,此景叫“菉萝晴画”。过去,被道家称之为“第四十六福地”,是著名的桃源八景之一。

渔父江阁在北携着的也是两座紧紧依偎的巍峨山峰,岩高百尺,壁若刀切。峭壁色如紫砂,杂有白、黑等颜色,像一幅泼洒的山水画。壁上挂有一些小草,岩缝处还有不知怎么依附上去、生存下来、也不知有多少岁数的玩命小树。这山崖因临江一面似刀劈就,所以叫“刀劈岩”。传说,三国时关羽在沅江磨刀后试其刀锋,一劈而成,所以又叫“关公岩”。景名叫“云怒石开”。

渔父江阁挟两道美景,面美丽江水,倚美丽群山,述美丽传说,置阁于画中,置画于阁中。可谓美、美、美,美到一起了。

入夜了,我特地到了渔父江阁。越过波光闪闪的沅江水,眺望夜幕下的城市,那一座座灯光闪烁的高楼,就像悬在天幕上的琼楼玉宇;那一长溜透亮的防洪堤灯,就像是落在水上的街市。兴趣起,我驱车到阁对面的“桃花源里”,穿过潾潾江水远望渔父江阁。那黑沉沉的“云怒石开”,那黛森森的“菉萝晴画”,默默无语地簇拥着灯火辉煌的渔父江阁。渔父江阁就像一颗神话般的宝石在黑夜中泛着夺目的烨烨光芒,又似一措置在水中的海市蜃楼,缥缈,神奇hellip;hellip;,我被眼前的这一切醉了,情不自抑地赞道:“美哉,渔父江阁!”

     (作者系桃源县教育局退休干部  县老科协会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