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老科协组织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老科协组织
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常德市老科协
常德市老科协始建于1988年,是省内外建立老科协组织比较早的地级市。26年来,市老科协始终坚持服从党委政府的领导,服务社会发展大局,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决定和通知等一系列精神,站在实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对老科协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给予关爱支持,使常德市老科协工作长期保持稳步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好经验。
一、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为老科协工作导向
老科协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以离退休科技人员为主体,有老领导干部、老专家、老企业家、老工人技师和农村科技致富能人参加而组成的老龄社团,是党和政府联系老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老科协汇聚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文教卫生、历史人文等各领域的老年专业人才,蕴藏着厚重的智能经验与正能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继续发挥好离退休老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老领导和老专家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常德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以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精神,统一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思想认识,高度重视老科协工作,并切实加强领导,建立领导工作体制,坚持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老科协工作的发展。1988年3月,在市本级(当时为地委行署)建立老科协组织就纳入到党政日常工作议程,挂靠地区科技干部局。常德市老科协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了行署一位副专员和行署办一位顾问担任名誉会长,科干局一位副局长担任会长,配备了高规格的领导班子,为老科协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领导基础。1992年7月,在市老科协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了老科协会员队伍发展的“三结合”原则,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相结合,已经离退休和临近离退休的科技人员和领导干部相结合,资深的老专家和热心科技事业的老领导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了会员发展的范围和方向。1999年10月,市老科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为加强领导,经市委市政府同意,选举原市人大主任罗寅阶和市政府巡视员、原常务副市长钦时中和原市大副主任李丰茂担任会长,市老科协领导班子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很强的推行能力。以后历届老科协换届,市委市政府都从离退休厅级干部中推选有威信、有热心、有能力、有专业技术的厅级领导作为市老科协会长候选人。为了促进老科协组织建设,1997年5月,市委市政府向各区县(市)、市直各部门和单位发出《关于建立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的通知》,2001年9月5日,市委组织部、市科协联合发出“关于尽快建立市直老科协分会组织的通知”,并提出老科协工作具体领导由“组织部牵头,老干局为主,人事局配合,科协指导”的工作运行机制。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为加强对全市老科协工作的领导,先后专题发文15个。进一步明确了发挥老科技人员的作用,做好老科协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各级党政部门加强对老科协工作的领导,纳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统一并提高了各级党政领导对老科协工作的认识,加快推动了全市老科协组织的发展。
为贯彻落实***[2005]9号文件精神,市委常委于2005年10月20日召开老科协工作专题办公会议,决定成立常德市老科协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秘书长、市委组织部长、市政府分管老科协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人社局、市科协等15个相关单位组成。形成了“党政领导挂帅,组织部牵头,老干局为主,人社局配合,科协指导,各部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领导小组每年由市委副书记主持召开一次专题办公会议,研究落实老科协的各项工作,并形成会议纪要文件。会议决定的各项工作由市委督察室督办落实。为了使市老科协工作切实纳入党委政府工作全局,领导小组决定每年召开一次全市老科协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由市委办发通知,区县(市)党委副书记和市直单位分管副职参加,领导小组的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推动全市老科协工作常抓常新。在2007年全市老科协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市委协调领导小组研究提出了“保健康,献余热,促和谐”的老科协工作“九字”方针,创造性地把“保健康”放在了老科协工作首位,完整的体现了***[2005]9 号文件精神,为全市老科协工作明确了方向。健全而独具特色的常德市老科协工作方针和领导体制、工作运行机制,极大地激发了老科协组织和老科技工作者的生机和活力。
二、鼎力关心支持,规范制度措施,为老科协工作定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改革全面深化,社会经济发展增速,老科协组织的影响力、作用力和凝聚力得已显现,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老科协工作高度关心、鼎力支持,坚持“多尊重,常出面”,市老科协换届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的理事全会和老科协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总要出席会议作重要指示,强调:老科协工作是我市人才工作、科技工作和老干老龄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老科协帮助各级党政部门做了很多不可替代的工作,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助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各级党政领导高度评价老科协为“党委的参谋,政府的助手,人民的知音,社会的财富”。
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在高度重视、高度评价老科协工作的同时,给予老科协大力支持,不断完善和规范老科协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制定老科协工作与党政工作“四同时”的规定,即:“ 工作同时研究部署、运行同时检查督导、经费同时安排落实、年终同时考核总结”;建立老科协工作“五项制度”,即:“党委议事、领导分管、部门负责、经费保障、检查督导”制度。20006年3月,市委组织部和老干局联合下发常组通[2006]23号《关于明确老科协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将各项规定和制度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并将老科协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有效地保障了老科协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尊重高看厚爱,落实方针政策,为老科协工作护航
各级党政领导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弘扬重视,珍惜老干部和老科技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其专长和特殊作用,大力支持和保障老干部和老科技人员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制定可行的方针政策,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维护老科协组织和会员的合法权益,使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老干部,特别是老专家、老领导在保持身心健康、安度晚年的同时,继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经验、才智和力量。
各级党政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保健康,献余热,促和谐”的老科协工作“九字”方针,制定了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制度与政策。一是老科协工作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二是解决好必要的办公条件和设施;三是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发出常组通[2002]4号文件,要求各单位支持解决,《中老年自我保健》期刊费用报销问题;四是规定每两年由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人社局组织开展一次老科协工作评比表彰工作,奖励经费在市人才开发资金中解决;五是加大市老科协科技项目开发和推广经费的支持力度,每年安排老科协科技开发专项经费100万元;六是每年给予市老科协自我保健科普经费和科技咨询经费10万元。同时,在市老干部局活动中心增加老科协工作专干事业编2人,充实老科协办事机构的力量,并为市老科协配备交通车一台,由市委老干局管理。
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政部门对老科协高看一等、厚爱一层,坚持在情感上尊重,经费上鼎力支持,工作上高度信任,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落实。各级老科协组织基本实现了“六有”和“五个到位”,即:“有机构、有地位、有场所、有经费、有制度、有考核”;做到“领导分管到位、工作部署到位、责任明确到位、经费保障到位、督查考核到位”。
各级党政领导和党政部门对老科协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高看厚爱,极大地激发了老干部和老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热情,推动了全市老科协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常德市老科协成立26年来,在市直建立分会22个,各区县(市)和湖南文理学院等大专院校相继成立了老科协组织,并建立直属分会100多个,乡镇分会206个(全部乡镇),乡村、社区老科协工作小组610个,老科协组织已形成网络。会员队伍由1988年的133人至2013年发展到1588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会员2020人,中级职称的会员4130人,曾在各级党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的老领导近1500人。成为一支助推我市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各级老科协组织发动会员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和改革发展大局,主动发挥优势,奉献余热。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活动,大兴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活动,组织开展中老年自我保健和卫生科普知识宣讲活动,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和维稳促和活动,创新、创业、创办高新技术、科技示范基地和工业、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经营实体,为常德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常德市老科协年年被评为常德市“学会工作先进集体”、“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先进社会团体”。并涌现出了一大批获得中国科协和中国老科协、省老科协、市委市政府表彰的“老年科技精英”、“优秀老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普先进个人”和“五好老干部”称号的会员。全市老科协工作年年都有新面貌、年年都有新亮点、年年都有新发展,贡献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提升,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肯定。我们深深体会到:紧紧依靠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老科协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2014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