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领地>详细内容

动静结合益健康

发布时间:2014-08-11 信息来源:桃源县老科协 【字体:

 

  流年似水,日子过得飞快。我今年八十五岁,也算是一位高龄老人了。我时常听到这样的话:“你的身体越来越健康”、“你活百岁不成问题”、“你这么矫健,有什么秘诀”?是的,像我这样年纪的老人,脸上没有斑斑点点,也没有褶褶纹纹,头脑清醒,手脚灵便,背不驼,腰不弯,腿有力,能爬山,得益于动静结合,坚持锻炼。

  我说的动,是指坚持步行锻炼。有人说,“百练不如一走”。这话有一定道理。健步走,全身各个部位总动员。四肢、五脏、六腑、经络和骨骼都动起来了。我参加过多项健身活动,唯有健步走这项活动坚持得好,20年如一日。即使细雨濛濛,白雪皑皑,也挡不住我的脚步。每当我远离尘嚣,来到郊外的大氧吧里,漫步在林荫道上,听到蛙鼓蝉鸣,闻到鸟语花香,看到青山绿水,心情格外舒畅,身体格外舒爽!

  这么多年来,我经常沿着环城大道、防洪大堤练步。东至白佛寺,西至姚公潭,南至大桥头,北至宝洞堉。这几条路线,每走一个来回,何止十里八里,加起来也不知走了多少里路。步行锻炼,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收到效果;二要适度,只有适度,量力而行,才会有益健康。

  让我感到荣幸的是,2008年1月,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为我颁发荣誉证书,授予我“全国亿万老年人健步走向北京奥运会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我所说的静,是指静心搞诗词创作。写诗,既要动脑,也要动手,手脑并用,这也是一种动与静的结合。

  1993年,在毛主席诞辰百周年之际,我写了《七律middot;毛泽东百岁冥诞祭》,在全省诗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当我领到荣誉证书和奖品时,大吃一惊,初学写诗,能在省里获奖,感到荣幸,受到鼓舞。从而,更加激发了我写诗的热情。

  1999年,常德诗墙筹委会发出征稿通知,我以《江城子middot;桃源人工造林》的词作,送审参评。通过评委们初审、复审、终审三道关口,有幸被刊刻在大型文化工程——中国常德诗墙上面,并收录在诗墙丛书《百代沧桑》一书中。这阕词不过70个字,一位诗评家作浅析,写了200多字的赞语,受到好评。

  2009年,常德市举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诗联大赛,我以《七律middot;学习科学发展观感赋》参赛,获得一等奖。这个奖项,是经过市里初评后,邀请省里诗词名家来常德复审评定的。说明这个奖项来之不易。

  2002年,县委党史办约我写回忆录。我写了《桃源土改中的几件往事》,写了《桃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两篇回忆录,分别被省、市党史办采用,收录在地方党史资料选辑中。后来,陆陆续续又写了十几篇回忆录,先后被市、县党史办采用,收录在相关的图书中。

  创作一首诗词,撰写一篇文章,往往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大脑就像一台机器不停地运转,运转得好,才能出精神产品。这些年来,我总共写了400多首诗,20多万字的文章,出了一本个人诗集。有60多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20多件作品获奖。

  练习写字,或伏案静心练写小字,或站立悬腕练写大字,也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健身活动。这些年来,笔耕不辍,字幅不少。我在客厅里挂了我的六幅书法作品,斗大的“寿”字,碗大的行草,豆大的小楷,走过来看看,走过去看看,孤芳自赏,乐在其中。

  走步、写诗、撰文、练字,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虽然付出了辛劳,但享受到了乐趣,增进了健康,得到了收获。今年3月28日,全县老科协工作会议授予我“健康寿星”称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