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势在必行 大有作为

发布时间:2014-09-26 信息来源:津市市老科协 【字体:

 

势在必行  大有作为

——津市市老科协渡口镇村级老科协活动小组的调查与启示

 

201346月,津市市老科协在全市81个村全部建立了活动小组,每个组会员人数多则1015人,少则510人,并在村委会挂了牌子。今年7月,津市老科协组织人员就围绕农村村级建立活动小组有没有必要,活动开展得怎么样,社会效果如何进行了调研,从津市渡口镇的情况看,老科协村级活动小组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很能给我们以信心和启示。

在渡口镇分会全体理事座谈会上,分管老科协工作的镇党委副书记胡汉介绍了镇党委政府如何支持老科协工作的情况,分会的同志们回顾了组建村级活动小组一年来活动的情况,然后调查组下到村组接触了13名老科协会员,走访了科技致富示范户及种养殖专业户,通过调查了解,老科协渡口镇村级活动小组的情况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个扩大。一年时间,老科协会员人数从53人增加到82人,人员结构由原来的基层科技人员致富能手、种养专业户扩大到退下来的村、组干部。如新民村原支部书记李兴让在支部换届中退时下来,积极要求加入老科协,并主动承担分会日常工作,不久被会员选为副秘书长,大大增强了基层老科协组织的活力。渡口镇分会新增29名会员中退下来的村组老干部就有18名,不但扩充了队伍,还扩大了老科协组织在基层的影响力。

两个稳定。调查中,渡口镇分管老科协的党委副书记胡汉告诉我们,村级老科协活动小组的成立,使退下来的村支两委干部有了贡献余热的平台。一是使这部分是思想得到了稳定,有部分老同志退下来时想不通,认为自己还可以干事,思想一度有情绪,但加入老科协之后,不少同志担任了正副组长,肩上仍然有责任,情绪很快得到稳定。二是有利于社会稳定。2013年天鹅村不少群众反映村里畜禽防疫员对有些农户的散养的鸡并没有打防疫针也一并上报领取补贴,并准备邀一些人去政府告状,老科协会员、老党员雷太初同志曾经担任过组长,在群众中有威们,他知道此事后,及时了解了情况,说服了群众,并通过正常渠道反映,使村委会督促防疫员对没有防疫的畜禽重新补打防疫针,比较好地平息了这场风波,维护了村里的稳定。

三个促进。渡口镇老科协村组活动小组的建立。一是促进了科普宣传。新福村会员王春梅原来就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加入老科协后成为分会自我保健义务宣传员,她收集各种老年保健资料通过入户出诊、提供咨询,宣传科学的养生保健知识很受群众欢迎。养鸡专业户王文森不厌其烦地为新发展的养鸡户传授鸡病防治措施,效果很好。二是促进了村级经济发展。新福村的刘三桂老人是一位老棉农技术员,他精于棉花制种,每年为本村和邻村农户提供棉花种苗并热心传授培管知识,使受益农户收入上百万元。三是促进了村务公开。村级老科协活动小组的成员,相比一般群众来说,政策水平、文化知识要丰富,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并且有管理经验,村、支两委在涉及群众相关大事讨论时,往往比较注意发挥其作用,如李阳村在2014年讨论村民低保问题时,会员曹东海就提出了有个享受低保的村民,孩子大学毕业工作了,经济条件已经好转,应该不再享受低保,意见被村委会采纳。新合村一位村民将私房修到村部旁,不符合村里建设规划要求,会员符汉高向村里反映后及时进行了整改。

四个有利。从渡口镇的情况看,建立老科协村级活动小组,一是有利于科普宣传接地气,惠民生。二是有利于助推新农村建设。三是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四是有利于拓展会员献余热的平台。

渡口镇建立村级老科协活动小组的做法及效果给我们如下三点启示:

启示之一。它让我们从思想认识上走出了误区。之前我们总以为在农村村级发展会员,建立组织是不可能的事,其理由是从事科学技术的人太少,一些专业户、示范户早已发展为会员了,要成立活动小组没有会员那是空谈。但渡口镇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并且运行效果好,因此对发展老科协村级组织我们有了新的认识和信心。

启示之二。它让科普宣传走进了农家。村里有了老科协活动小组之后,就会有活动,而活动小组的会员们都是本乡本土有威信的老基层管理工作者、老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从事文教卫退休的老同志,他们传播科学知识,技术技能时往往不同于我们通常开展的科普讲座、培训,而更多的是一对一的传授,不拘于科普宣传的形式,更注重科技惠民的实效,使科普宣传成为针对性强的常态化的活动。

启示之三。它使老科协组织自身建设发展走上了新路。这些年来,在老科协组织建设上通行的做法是县(市)一级成立协会,乡镇、街道、行业成立分会,渡口镇的做法是把村级活动小组的工作做扎实,分会的工作才有了活力和落脚点,诠释了“根深”才能“叶茂”的简单道理。从而使老科协组织社会影响力大大增加,成为当今农村社会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正能量。 

                    二○一四年九月二十五日

 

分享到: